稀土业务
稀土是国家重点管控和发展的战略资源。今年国家颁佈《稀土管理条例》,高度重视稀土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伴随需求端「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配套措施逐步落地,工业设备和汽车电机等领域更新,有望拉动稀土磁材需求。中长期来看,其有利于稀土供给端的进一步重塑,同时保障了稀土战略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持续巩固国家在稀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稀土下游需求在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智能机器人等的带动下,空间广阔,供给整体较为刚性,供需将趋于平衡,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
期内,稀土分部销售额录得约271,21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分部亏损约37,15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6%。稀土产品的销售数量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下跌约四成至约200吨。平均销售单价较去年同期下跌。主要稀土销售产品如氧化镝、氧化铽及新产品氧化镨汝三项产品共占稀土分部的整体销售77%。当中氧化镝和氧化铽销售单价随市况波动而分别减少9%及45%。
期内,中国市场的稀土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由于市场供需不平衡,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影响需求,短期内价格维持在低位。期内,本集团的稀士业务运作模式继续以贸易加工为主。受各项因素影响,2024上半年稀土行业仍具挑战,期内稀士分部毛亏率约15%。
地域市场分佈方面,中国内销市场占稀士产品总收入的比例约98%。日本及其他海外市场占余下的约2%。
耐火材料业务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本集团售出了约6,200吨耐火材料产品,同比下跌约四成。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录得不同程度的下调,浇注料的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了约23%;电熔镁铬砖的价格下跌了约19%;铝碳砖的价格下跌了约6%。期内耐火材料分部销售额约56,100,000港元,同比减少了约46%。分部亏损约5,664,000港元,同比增加了约29倍。
由于经济复甦需时,在控制房地产投资以及调控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政策下,耐火材料行业难免受到影响。集团的主要客户为钢材生产商,但钢铁需求未达到市场预期,价格有待回升,销售业绩疲软,钢材生产商持续压缩企业盈利空间,受供销两端市场持续收窄影响,行业整体呈现亏损局面。由于终端市场对于耐火材料的需求有所减少,耐火原材料产品价格下调,再加上行业内竞争激烈,长期的「价格战」影响了销售价格。加上厂房设备维修和电费价格上升等推高了销售成本,致令期内分部毛亏率约13%。
镁砂业务方面,由于苏海镁矿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12月15日已出售,本集团于期内未有录得镁砂业务之收入。
地域市场分佈方面,中国内销市场占本集团耐火产品收入比例上升至约97%。日本市场占约2%。其他海外市场包括韩国等占余下的约1%。
展望二零二四年下半年,全球形势持续波动,影响着各产业的复甦与发展。剩余库存和产能过剩亦影响着稀土行业。然而,国家也在积极出台相关管理条例,集中解决稀土行业的供需等主要矛盾,预期长远将稳中有进,经营业绩有望迎来拐点。《稀土管理条例》指出要通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解决稀土功能材料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供给过剩的内在矛盾,提升产品质量,培育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要强化需求牵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可控为导向,扩大产品品种,拓展细分市场,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稀土是有色金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关键原料,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至关重要。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绿色家电、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高端制造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稀土对现代高科技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双碳」背景下,稀土的需求量将与日俱增,稀土元素的战略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配合近年中国稀土业界重组局势及市场变化,本集团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彼此持续沟通,务求尽快落实实质性合作机会。同时,本集团继续关注矿源情况,藉此上游延伸策略,稳定鑛源供应,以更好的掌握原材料资源,加强竞争优势。
本集团高度关注环保安全建设,时刻保持严谨审控,定期检视生产设备,确保在需要时能进行快速改造或修复,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本集团的生产设施位处太湖畔的宜兴市,感激宜兴地区政府多年来的支持,令本集团能在有利的环境下发展成长。
展望未来,本集团将继续深耕业务发展,扎实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升级,全面落实相应国家战略和政策,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係,并积极寻求新兴高质量客户,持续推动业务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