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运行
层层压实安全责任,毫不动摇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报告期内,本集团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安全生产调查研究,扎实开展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积极推进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管理、飞行训练、运行管理、机务维修「四个体系」建设;紧盯航班运行实际,把控复杂条件下航班运行全流程,统筹航班生产快速恢复与生产保障能力恢复,针对性做好安全运行工作;深入推进安全作风建设,持续健全不同治理主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安全飞行115.15万小时。圆满完成「两会」、撤侨等一系列重大运输保障任务。
效益攻坚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开展提质增效,全力攻坚减亏脱困。立足国内大循环,大幅增加国内市场运力投入,精心打造国内快线,提升竞争优势,紧抓国际市场加速恢复契机,稳步增投,扩大国际航线运营规模。全力提升收益品质,细化营销策略,有效实现收益最大化。通过对联程产品的科学定价,实现联程航班的增收。通过调整两舱价格梯度,确保两舱收益水准稳步提升。优化常旅客会员政策,聚焦客户长期贡献,提高常旅客会员粘度。加强客货联动,发挥客机腹舱市场补充作用,增加客班收入。深入推进成本管控,深挖成本潜力,持续优化人工成本投入,扩大效益贡献。持续强化资金统筹,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改革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明确集约化、协同化、精细化、防风险的发展模式,推动集团主业全方位全领域深度协同。在航线网络、舱位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等客运重点领域,实现时刻集约及运力协同,联手做强快线产品,优化多地共飞航线时刻;加强集团内跨航空公司联运,1-6月联运总计10.6万航段,达到去年同期的7.3倍;共享客户资源,实现协议客户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协议文本的统一;从旅客感知角度出发,统一地面保障资源和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十四五」绿色发展规划稳步实施,部署推进碳达峰行动方案,凝心聚力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发佈碳达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战略路线和技术路径,制定六大重点任务、九项重大行动,为碳达峰行动工作提供根本指引。自主研发的碳排放监测分析平台实现了航空碳排放数据自动化、系统化、智能化、集成化管理,建立了民航旅客碳排放测算模型,荣获「第十九届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参加第二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展出智慧出行、机务维修、科技帮扶等领域共21项创新成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携手国航,追鲟长江」武汉公益放流站,助力长江濒危鱼类资源恢复。
推进品牌引领专项行动,强化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融合,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利用航线开航开展品牌形象宣传;以中国品牌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为平台展现自身运营实力与良好品牌形象;通过与星空联盟及海外行业协会合作,增强国航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佈的榜单,国航位列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24名,品牌价值为人民币2,351.62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215.03亿元,排名及品牌价值在国内航空服务业保持领先。
服务提升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升航空出行服务品质。报告期内,本集团瞄准打造世界一流产品服务的目标和方向,以旅客需求为中心,不断完善服务标准,优化服务产品设计,提升各环节旅客服务体验,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稳根基。
不断更新完善运输总条件,针对特殊情况灵活制订发佈客票特殊处置方案。推进空地产品更新,首期「凤庭荟」自营休息室文化体验产品上线,22架飞机「凤舞云端」内饰佈局完成改装,17架飞机「中国红」机上娱乐系统旅客交互界面完成升级。推进旅客便捷服务不断优化拓展,优化各自助服务渠道的功能及服务体验;升级上线国航官网「关怀版」,助力老年人顺畅出行;上线「随到随走」产品,提升国内快线旅客出行时效性。通过服务系统建设,推动服务数字化转型,国航全球地面航班保障平台上线以来平稳运行,航班地面生产运行管控水平明显提升;服务质量管理系统、行李全流程跟踪数据系统等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持续优化完善,服务数字化水平持续改进。持续拓展空铁联运站点和网络,已覆盖国内63个中转城市、98个中转火车站、371个通达火车站、联通582条火车线路,促进联程运输发展和服务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