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受美联储大幅度加息、俄乌战争、以及香港第五波疫情反覆等因素影响,香港股票和债券市场均出现较大波动。恒生指数高低点波幅超过6,800点,上半年累计下跌1,537点或6.6%。ICEBofA中资美元高收益债券指数较年初下跌37.8%。受二级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股票及债券一级市场的融资额也急剧萎缩,香港新股市场集资规模更是同比下降了90.7%,市场环境相当严峻。
在动盪的市场环境下,海通国际坚定落实「降杠杆、防风险」的既定策略,全力推动费类业务转型战略,努力保持核心业务的稳定及市场竞争力。2022年上半年,海通国际录得费类及利息收入合共14.02亿港元;总成本为15.06亿港元,同比下降32%,成本管理效果显着,成本结构持续改善;凈亏损为16.81亿港元,主要是受到香港金融市场疲软的影响,导致各项费类收入减少,以及交易和投资业务出现亏损(包括本集团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及经第三方管理的基金中基金投资录得的亏损)。
期内,海通国际持续调降风险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成功规避了重大风险事件的影响。截止2022年6月30日,海通国际总资产规模维持在1,023亿港元,净资产规模为257亿港元,槓桿率维持在约3.50倍,保持行业中最低水平。
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与市场环境,海通国际始终保持「稳健乃至保守」的风险偏好,依照集团风险管理架构,不断夯实集团风险管理工作,使得集团的风险、资本及流动性三个维度的主要指标皆处在近年最佳水平。上半年,集团分别获标准普尔重申BBB评级及穆迪重申Baa2评级,长期展望「稳定」。
完善投行业务生态圈,强化「一个海通」业务优势
2022年上半年,海通国际投行团队持续完善投行生态圈,推动产品多元化,加强跨部门及跨区域联动,进一步发挥「一个海通」的业务协同效应。期内,儘管香港新股募资市场大幅度萎缩,海通国际投行团队依然完成了11单股权融资项目(包含IPO、二级市场配售及供股),按项目数量计,在香港所有投行中排名第3。于海外市场,海通国际美国于年初完成首个美国SPACIPO项目,亦开创了中资投行以美国主体公司作承销工作的首例。投行团队亦与母公司海通证券紧密配合,积极开拓全球存托凭证(GDR)项目储备,挖掘「互联互通」业务机会。
截至2022年6月30日,根据彭博亚洲除日本外G3高收益企业债券排行榜,海通国际共完成97笔债券发行项目,于全球金融机构中,按发行数排名第4。债券资本市场团队亦努力践行ESG和可持续金融理念,期内完成14笔绿色及可持续债券的承销,融资规模达60亿美元。根据市场需求,团队进一步拓展债务管理及重组业务,上半年共完成11笔债务管理项目,在彭博亚太负债管理债券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基于2022年上半年急速变化的资本市场,海通国际跨境收併购业务团队积极开展跨境併购和融资业务,利用集团全球化佈局的优势,加强投行业务的跨区域协作,参与多单欧洲跨境併购财务顾问业务及美股SPAC项目。报告期内,信贷资本市场团队亦完成了3单融资项目,总融资金额达4亿美元,并与投行团队产生业务协同,进一步发挥投行生态圈效益。
环球市场本地及跨境交易实力再获提升
2022年上半年,受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和市场环境影响,香港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同比下降27.1%。海通国际坚持以客户为导向,持续为全球机构客户提供高效和专业的交易、研究及销售服务。上半年,环球市场分部实现了佣金及手续费收入2.43亿港元,同比下跌3%。现金股票业务交易量跌幅远低于整体市场成交量下降幅度,在港股及中华通中的市场份额皆有提升。
海通国际的股票研究团队不断巩固自身在中国研究领域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提升跨国研究能力,引入多位熟悉海外市场的资深分析师,深化欧美及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市场的交流。截止2022年6月底,团队覆盖的全球股票数量较年初再增逾两成。
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销售及交易团队在严控风险、有效降低资产负债表使用率的前提下,实现了债券交易量大幅提升。期内,集团加大了对主经纪商业务的投入,跨境总收益互换业务成功落地,进一步满足了机构客户互联互通的跨境投资需求。
私人财富管理平台及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
财富管理分部于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52亿港元,同比下降约46%。收入下降一方面受港股市场成交量整体下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集团去年同期收入仍包含了第一季度私人财富管理及零售业务整体收入,而集团自去年第二季度正式启动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升级。
期内,海通国际继续完善私人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加强与投行、资产管理及股票销售及交易等业务团队的协同,为集团高净值及超高净值客户群体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财富管理及投资选择(如新增SPAC投资基金、专户等投资产品及服务)。针对企业家客户群体需求,私人财富管理团队在员工持股计划(ESOP)业务展开和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皆取得显着进展。同时,通过引进优质客户群体、及开展高质量的孖展业务,进一步提升资产品质,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期内,海通国际私人财富管理新加坡团队灵活调整业务方向,积极推进家族办公室业务,与多家当地知名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于新加坡市场展开外部资产管理(EAM)业务,满足高净值客户群体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
打造特色资管平台
海通国际资产管理围绕集团核心投行业务,联动投行、交易、私人财富管理、研究等团队,结合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建设极具买方投研实力、践行ESG投资理念的特色鲜明投资平台。截至2022年6月,海通国际资产管理规模为515亿港元,资产管理费收入保持稳定。
在上半年环球市场普遍受压的挑战下,海通国际资产管理团队持续强化自身投研实力,主动调整基金管理策略,坚持不懈为客户做好投资管理。在「业务一体化」策略下,海通国际资产管理团队上半年成功设立面向高净值客户为主的「海通全球多资产均衡策略基金」,并配合港股SPAC业务为外部投资者成立专项基金,进一步打造投行生态圈业务闭环。
海通国际资产管理旗下多只基金持续保持稳定和优异的长期回报。期内,海通国际资产管理团队荣获《理柏基金香港年奖》、《财资》、《投资洞见与委托》等颁发的年度最佳ESG基金、最佳强积金10年期香港股票等多项业界大奖。
持续贯彻可持续金融及ESG实践
凭藉自身在可持续金融及ESG实践方面的优秀表现,2022年初,海通国际获伦敦证券交易所旗下全球指数机构富时罗素(FTSE Russell)纳入「富时社会责任指数」(FTSE4Good Index),亦获MSCI(明晟)重申ESG评级A级评级,位居国际投行前列。
绿色金融方面,海通国际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14笔绿色及可持续债券的承销,融资规模达60亿美元,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海通国际亦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自年初香港第五波疫情反覆以来,海通国际全力支持抗疫工作,多次通过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为香港抗疫前线人员、受影响基层社区及大众捐赠抗疫物资。同时,集团在疫情期间也充分关爱员工及其家属,为员工提供抗疫物资、安排灵活工作制度及发放关爱补贴等,齐心协力共度时艰。
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通胀水准还将维持高位,滞胀风险不容忽视。预计美联储及主要国家的央行仍将把控制通胀放在首位,通过加息及缩表的方式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将被迫同步加息以抑制通胀、防止资本外流。与此同时,疫情反复、能源危机、气候变化风险、以及地缘政治衝突等不可控因素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拖累经济增长,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形成威胁。预计香港及海外金融市场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各类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不容低估。
基于对「市场调整风险尚未消除」的基本判断,海通国际将秉持「降杠杆、防风险」的既定策略,持续调降风险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积极化解市场风险,以审慎的态度、稳健的商业模式来应对市场变化及挑战。集团将坚定费类业务转型的方向,持续探索和打造围绕核心投行业务的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和环球市场四大主营业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持续优化国际业务佈局,加强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进一步强化「集团业务一体化战略」,完善投行业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