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收入约为人民币57,852,731,000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约人民币44,784,723,000元增加约29.18%。毛利由二零二三年同期约人民币1,814,275,000元减少约10.70%至约人民币1,620,132,000元。年内溢利约人民币9,596,000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溢利约人民币202,496,000元同比减少约95.26%。
本集团二零二四年全年共生产矿山铜约1.81万吨,与上年同期增加约17.53%;阴极铜约70.36万吨,同比增加约12.54%;稀贵金属产品约692.37吨(其中黄金约10.30吨、白银约648.87吨、铂约13.50公斤、钯约125.50公斤及碲约33.06吨),同比增加约14.40%;生产硫酸等化工产品约206.44万吨(其中硫酸约205.46万吨、硫酸镍约261.25吨、硫酸铜约9,317.64吨、粗硒约211.48吨),同比增加约14.58%;铁精矿约18.73万吨,同比增加约68.13%;钼精矿约43.68吨,同比增加约126.44%。
二零二四年是公司在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多重困难挑战中砥砺前行的一年。一年来,围绕年初制定的「三稳四进」工作主线,在正确领导下,全力以赴稳经营、强改革、化风险、保安全,生产经营经历了「开局平稳、承压下探、回稳向好」的非常历程,一批关係到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打造现代化一流铜企业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 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销号清零。提前3个月高标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34项整改
措施,把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变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冶炼厂改造完成后尾气排放远优于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丰山铜矿、铜山口矿重新进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铜绿山矿、萨热克铜矿保持国家级绿色矿山,公司整改成效得到国家、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中国网、《人民日报》、央视《朝闻天下》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公司绿色「蜕变」的故事。
- 生产经营保持总体稳健。主产品产量、收入同比均实现上涨,其中矿山铜
1.81万吨、精炼铜70.36万吨、黄金10.3吨、白银648.9吨、硫酸205.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8%、13%、101%、12%、17%。
- 矿山智能化建设初见成效。以矿山智能化建设和科技兴安环为契机,全力推
动矿山企业数智化转型,丰山铜矿大力应用先进无轨设备,实现多岗位远程操控,智能化矿山已现雏形。铜山口矿用「一张网」将多源生产数据集成于「一张图」,实现可视化动态管理。铜绿山矿通过排水等系统的远程集控,有效减少人工操作与维护岗位需求。萨热克铜矿加快设备的更新与升级,矿山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 绿色低碳冶炼迈上新水平。聚力传统产业升级,实施「双高冶炼」等系列关键
技术攻关及应用,冶炼厂熔炼煤耗降低12%、转炉作业效率提升1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量降至国家特排限值一半以下。聚力推进清洁生产,阳新弘盛完成首轮清洁生产审核,顺利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评选,获评首批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打造绿色、智能、效益标桿工厂实践案例入选国资委《2024中央企业绿色低碳优秀实践案例集》。
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计划管理,以精益思维提高运营质效
因时因势精准开展分级分类调度,积极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衝击,全力稳固经营基本盘。建立冶化板块全要素经济效益模型,实行购销与生产协调联动机制,冶炼厂、阳新弘盛发挥各自优势和整体效应,灵活调度组织冶化生产。矿山单位推进先进无轨设备应用,优化生产组织和工艺技术,提升采场采矿能力,实现增产增效。稀贵分公司按照快进快出原则,改进生产方式,减少金、银占用。
(二)立足风险防控,以双重预防提升体系能力
健全风险识别机制,综合运用专项检查、下沉核查、自检互查等方式排查风险隐患,开展共性问题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推行矿山三级安全员制度,实现了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为零、环保处罚为零的工作目标,千人负伤率(0.75‰)稳中有降。健全合规管理体系,编制专项合规指南和三张清单,设立经营管理违规举报平台,发挥合规审核把关作用,强化案件诉讼管理,妥善解决铜绿山矿「3·12」后续纠纷。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推进审计署审计、决算审计等问题整改,加强资金定额管控,压降冷料占用及应收账款。深化重大风险管理,每月跟踪重大风险指标情况,每季报告重大风险监测情况,每年形成重大经营风险评估报告,各类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三)突出市场导向,以成本诊断促进管理挖潜
适应新分时电价机制,参与湖北省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优化生产运行模式,合理控制用电需量,降低用电成本。紧盯国家关于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获批人民币4.55亿元设备更新项目贷款,享受低利率优惠和贴息政策红利,持续推进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应用,加速推进高耗能设备更新,提升设备能效水平,有效降低设备运行与维护的综合成本。
(四)强化科技赋能,以科研创新支撑转型升级
组织丰山铜矿「复杂矿体大盘区膏体充填高效开采关键技术」攻关,盘区采场能力提升4倍,贫损指标优化、作业成本下降20%,年创效人民币1,100万元;推进「提高铜山口矿选铜回收率」攻关,工业试验铜回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年创效人民币830万元;组织「澳斯麦特熔炼–PS转炉吹炼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一键遥炉、清洁生产,年创经济效益人民币6,000余万元。公司全年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荣获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2项,完成专利申请受理176件。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公司还面临许多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主体产业完全成本处于行业劣势,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二是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成效不显著,创新成果转化率和贡献度有待提升。三是安全稳定生产根基还不牢固,体系保障的支撑力度和效能还需进一步强化。四是资源短缺成为难以承载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亟需找到破解之道。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外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本集团将坚持长期主义、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两端发力、中间提升」战略思路,全面系统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应对铜冶炼加工费处于历史低位的严峻市场挑战,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改革举措,稳生产、强管理、降成本、防风险,实现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发展动能「三提升」,增强经营韧性和发展后劲,加固高质量发展根基。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际化经营、矿产资源开发、战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全方位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产业佈局优、质量效益高、生态环境美、安全保障强,打造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综合铜产业基地,初步实现资源储备较好、产业协同优、技术装备先进、盈利能力较强、治理科学有效、境内外一体化发展的一流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