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制造及贸易分部
儘管社会运作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后逐渐恢复正常,高通胀、地缘政治紧张和货币紧缩政策导致营商环境更加严峻。回顾期间,本集团的成衣制造及贸易业务也受到加息的影响。
美国及欧洲地区仍为本集团成衣制造及贸易业务之主导地区并贡献分部收益83.3%(二零二二年:85.8%),合共达一亿八千九百二十万港元(二零二二年:二亿一千一百五十万港元)。
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和行业趋势,我们的客户倾向于减少来自中国的产品。本集团继续将客户订单分配给我们位于东南亚国家(包括柬埔寨及印尼)的分包厂商。来自东南亚国家制造的产品增加到77.0%(二零二二年:59.5%),而我们鹤山工厂贡献其余23.0%(二零二二年:40.5%)。
同时,由于产能限制,我们现有的分包工厂无法完全消化从中国转移的订单。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分部收益减少7.8%至二亿二千七百一十万港元(二零二二年:二亿四千六百三十万港元)。毛利率略有下降至13.7%(二零二二年:14.0%)。该分部于回顾期间录得溢利三百九十万港元(二零二二年:一千零九十万港元)。
证券投资分部
二零二三年三月的美国银行危机和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焦虑给经济和投资市场带来了阻力。结果,香港恒生指数(「恒生指数」)在二零二二年十一月至二零二三年一月期间快速反弹后,再次下跌,期后在18,500点至20,000点区间波动。恒生指数在上半年于18,044点至22,700点之间波动,最终于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收报18,916点(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9,781点)。
本集团已于回顾期内出售自二零一七年以来持有的最后一只股票。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证券投资业务录得公允值收益八万六千港元(二零二二年:公允值亏损二十三万四千港元)。
自二零二二年底开始,服装行业上游价值链出现放缓迹象。各地区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以及低迷的客户情绪导致美国和欧洲的销售额下降。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服装生产及出口国产生了负面影响。有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全球品牌正在寻求向制造成本较低的其他国家下订单,例如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和土耳其。制造商面临价格压力,包括零售商和品牌商订单价格的降低以及原材料供应商成本的增加。
为顺应服装行业的趋势和客户的期望,我们将继续分配更多生产给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分包商。我们向柬埔寨的分包工厂投资了先进的制造机械,以提高生产力。相应地,可能导致本集团鹤山生产设施规模缩小,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儘管大多数成熟股票市场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录得积极表现,但美国联邦继续加息以应对恶性通胀的立场预计将削弱二零二三年下半年的增长。由于本集团的证券投资业务于过去几年一直不活跃,管理层现正考虑停止这项业务,并在有需要时将资源运用于其他潜在商机。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专注于我们现有的成衣制造及贸易业务。我们将会监察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并相应调整本集团的营运策略。本集团承诺寻求及评估每个机会,并将努力实现长期持续增长,以为其股东带来最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