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回顾期间,本集团从事四个业务分类:(i)酒店款待业务;(ii)提供借贷服务;(iii)酒类产品买卖及分销;及(iv)上市证券投资。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录得收益约14,200,000港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约13,800,000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约6,100,000港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之亏损:约54,600,000港元)。录得纯利主要归因于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变动收益净额约6,800,000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约1.17港仙(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约10.43港仙)。
酒店款待业务
酒店款待业务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之收益约9,600,000港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约9,600,000港元),而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之分类亏损则约3,000,000港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约900,000港元)。
酒店款待业务是本集团核心业务之一,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有关业务为本集团贡献约67%的收益。酒店One Niseko Resort Towers( 「Resort Towers」)位于日本北海道二世古之著名滑雪胜地。二世古是享誉日本的滑雪度假胜地之一,以其厚厚粉雪及壮观的乡郊景緻而闻名。Resort Towers提供110间高档客房,并设有室内及室外温泉。在冬季,该地区一直吸引众多游客自世界各地前来滑雪。
本集团进一步发展酒店款待业务之业务计划包括翻新Resort Towers(「翻新项目」)。翻新项目部分延误,主要原因是酒店于二零二五年一月及二月获得创记录之收益,这得益于今年异常的风雪天气以及中国春节恰逢一月,这要求团队在该期间全力投入运营活动。因此,与专业各方就翻新项目的沟通和协调被推迟。为弥补该延误,团队计划于二零二五年三月重新启动翻新项目,以确保我们能够赶上原定进度。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家超出预期之翻新酒店,并维持宾客所期望之高标准。我们之团队正努力克服该等障碍,并迅速开展翻新项目。
借贷服务
本集团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德泰财务有限公司(「德泰财务」)于香港开展放债业务,德泰财务持有香港法例第163章放债人条例规定的放债人牌照。放债业务主要由德泰财务的内部资源提供资金。
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有本金总额约146,900,000港元(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约146,900,000港元)之应收贷款。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并无录得应收贷款利息收入(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零)。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借贷业务录得分类亏损约400,000港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分类亏损约300,000港元)。
本集团并无招揽新客户或发放新贷款,原因为主要负责借贷业务之本公司管理层于近年已变更。因此,本集团目前之管理层及僱员已专注于评估本集团之现有贷款组合及收回未偿还贷款,而非招揽新客户或发放新贷款。
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的贷款组合包括四名个人借贷人及三名公司借贷人,而未偿还本金总额及应收利息约为236,472,000港元。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于本集团贷款组合的七项贷款中,(i)一项贷款由抵押品及个人担保作出担保,利率为10%;(ii)两项贷款仅由个人担保作出担保,利率分别为8%及20%;及(iii)余下四项贷款均为无担保,利率介乎10%至16%。
据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询后所深知、全悉及确信,就由抵押品及个人担保作出担保的借贷人D的未偿还贷款而言,联合贷款人可能已将抵押品变现予借贷人D。本集团正就采取任何行动向联合贷款人收回本集团分别应占抵押品金额寻求法律顾问意见。
至于由个人担保作抵押的两项未偿还贷款,本集团正在评估相关担保人的状况,并将就是否对相关担保人提起法律诉讼寻求其法律顾问的意见。
本集团已采纳信贷政策管理其借贷业务,包括遵守所有适用法律及法规、对潜在借款人以及其资产、潜在借款人的可信程度进行信贷评估、获取抵押品的必要性以及釐定合适利率以反映提供有关贷款的风险水平。
本集团于授出贷款前已进行信贷风险评估,方法是:(a)审阅潜在借款人的财务资料;及(b)对潜在借款人及其股东(就企业而言)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例如潜在借款人拥有的资产类型及价值。
本集团在考虑(包括但不限于)还款记录、对借款人进行公开查询的结果、借款人所拥有资产的价值及位置以及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等因素后,亦会按个别案例基准评估及决定授出各笔贷款(无论授予个人或企业)的必要性及抵押╱抵押品的价值。
就贷款收回╱收款而言,本集团向借款人发出逾期付款通知书、指示其法律顾问就长时间逾期贷款发出还款通知书、与借款人就偿还或清偿贷款进行协商及╱或对借款人开展法律行动。
酒类产品业务
酒类产品业务于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之收益为3,500港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35,000港元),而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之分类亏损则约200,000港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分类亏损约200,000港元)。本集团于期内继续物色客户以出售存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