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投资
在投资策略上,集团聚焦新能源、新基建等战略新兴产业,深入挖掘投资机会,将控股型股权投资与少数股权投资相结合,以寻找并持有优质资产为目标。上半年,围绕半导体、大数据、储能技术、光伏组件等细分赛道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目前已筛选出多个优质投资标的。报告期内,集团对控股企业的投管赋能不断加强。一方面,集团发挥控股股东山东高速集团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加强业务联动和产业协同,积极为山高新能源嫁接优质产业资源,通过和中广核风电等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係,共同参与新能源电站、储能项目的合作开发;另一方面,集团积极推动控股公司资源整合、联动,围绕光伏、风电、供暖、有机固废处理及其上游产业链,深入挖掘优质投资标的。新能源项目开发方面,山高新能源积极顺应市场开发模式新变化,搭建「开发部门+中后台部门」有效联动的大开发体系,完善开发组织架构、协作运行机制和激励考核机制,推进市场高质量开拓,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新能源开发形势下,已锁定部分优质项目。
随着投管工作的有序推进和赋能效应的逐步释放,山高新能源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2月份,山高新能源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随后3月份被正式纳入沪港通及深港通,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山高新能源发展质量的充分肯定。
报告期内,得益于集团资源整合带来的战略协同效应,产业投资业务分部录得盈利约485,733,000港元。
(二)标准化投资业务
本集团通过自有资金进行权益类及固定收益类标准化投资业务。标准化权益投资方面,在A股和港股市场整体表现较为低迷的行情下,集团以风险控制为首要目标,保持低仓位运行,主要佈局科技、大消费、新能源等行业,尽力降低组合波动。固定收益类标准化投资方面,面对国内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危机仍未有效化解、债券市场波动加剧等不利因素,投资团队通过分散投资和降低久期的投资策略,主要佈局美国国债或银行存单等短期现金管理类产品,降低市场波动对组合收益带来的负面影响。
报告期内,受前述全球主要经济体加息和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影响,本集团的标准投资业务按公允价值计亏损约293,736,000港元,而去年同期录得亏损约401,942,000港元。
(三)非标准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针对非标准投资业务,集团坚持以化解存量风险为第一要务。今年以来,随着国家不断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市场逐步朝着企稳方向发展,但部分房企长期积累的风险仍待充分释放。上半年,集团优化机制、集中力量,以债务重组、债权转让、引入纾困资金等方式多措并举压降存量非标准投资业务信用敞口,多个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审慎把握投资机会,适度开展强信用主体担保及优质资产抵质押类业务,并围绕集团战略转型方向,在新能源、新基建、新科技等实体经济领域与产业投资加强协同,为产业投资标的公司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公司提供融资服务。
受益于存量业务的盘活以及新增部分收益良好、风险可控的优质项目,该分部业务扭亏为盈。报告期内,非标准投资业务录得盈利约57,221,000港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约788,189,000港元。
(四)牌照金融服务
本集团目前持有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所发出的1、4、5、6及9号牌照和香港放债人牌照,以及持有境内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管理人、融资租赁等牌照。本集团服务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及全球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为客户提供与中国内地及香港跨境投融资需求相关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报告期内,牌照金融业务录得盈利约107,547,000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633,792,000港元。
202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处于筑底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利于产业投资业务以合理估值把握优质投资机会。本集团将继续稳步推进和深化战略转型,发挥控股股东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自身产融结合和境内外联动优势,聚焦新能源、新基建两个战略新兴行业发力,选择商业模式优秀、现金流稳定之标的公司,有机组合战略型股权投资、控股型股权投资,稳扎稳打发展本集团的产业投资业务,做大产业投资规模,为集团投资业务的发展发挥关键性作用。新能源产业方面,立足现有的新能源资产,抓住新能源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提升对风光电站的纵向产业链和横向同业资产的投资併购能力;新基建产业方面,着眼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发掘新型基础设施优质资产,打造「电力+算力」的新业态,形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集团将着力夯实2022年产业收购成果,加速提升「投资+投管」动能,针对山高新能源、山高环能集团有限公司(一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份代号:000803.SZ))等已投资标的,根据企业发展周期及行业周期加强赋能式投后管理,推动投资企业价值全面提升。
(二)标准化投资业务
标准化投资业务为本集团提供流动性管理,实现绝对收益回报。展望2023年下半年,国内流动性整体偏宽松,海外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接近尾声,利好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在上半年国内经济弱复苏的现实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将会有更多扩内需、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出台。行业选择上,将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战略并有助于制造业升级和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提高的科技行业,扩内需相关的大消费行业,同时考虑业绩见底回升、或景气度维持高位的行业和公司,逢低佈局,精选优质公司。
(三)非标准投资业务
本集团将继续将存量风险化解作为首要任务,做好存量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通过债务重组、债权转让和诉讼清收等资产盘活手段,压降组合内信用敞口;同时将发挥香港、内地及新加坡团队各自地域优势及专业能力,密切关注新能源、新消费、高科技等行业的融资需求,围绕产业转型方向,挑选优质的龙头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不断优化业务模式。
(四)牌照金融服务
本集团将审慎开展香港和境内牌照金融服务业务,主要围绕证券经纪和与集团战略转型方向具有协同效应的QFLP、融资租赁开展业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