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收费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量不包括行政交易及其他非收费交易。
图1– 市场交投与集团
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亏损)儘管环球市场经济疲弱、利率持续高企以及中国内地的经济复苏步伐比预期慢导致整体市场气氛 疲弱,香港交易所各个业务领域于 2023年首九个月的表现仍展现强韧实力。2023年首三季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为157亿元,较 2022年首三季上升 18%,创历来九个月收入的第二高纪录。收入增加源于投资收益净额创历年九个月新高,但标题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下跌令交易及结算费减少,以及新上市衍生权证和牛熊证数目下降令联交所上市费收入减少,均已抵销了部分升幅。
2023年首三季的现货市场标题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97亿元,较2022年首三季下跌12%。不过,集团的衍生产品市场在 2023年首三季继续增长,衍生产品合约总成交张数创历年九个月新高,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较2022年首三季也上升 9%。
营运支出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 5%,主要源于通胀升幅导致僱员和资讯科技费用增加,以及 LME 相关专业费用增加。
按季度比较,2023年第三季的成交量与 2023年第二季大致相若,因此2023年第三季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和2023年第二季比较也大致相若,上升1%;溢利则上升2%,反映投资收益净额略有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第三季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 18%,溢利则上升 30%,同样是源于投资收益净额的强劲表现。
2香港交易所及其附属公司。集团附属公司包括: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期货结算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联交所期权结算所)、香港场外结算有限
公司(场外结算公司)、The London Metal Exchange(LME)、LME Clear Limited(LME Clear)、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有限公司(QME)、港融科技有限公司(港融科技)及其他附属公司
第三季期间,香港交易所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的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的其中一名官方成员,与小组紧密合作,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香港市场的吸引力。专责小组于 2023年 8月成立,主要负责检视影响香港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并就有关事宜向政府提交建议。专责小组在评估过程中也会考虑到香港市场的全球竞争力及其可持续发展。
作为香港的市场营运机构,香港交易所很高兴能够在这些重要讨论中出一份力,反映我们长期致力推动香港的国际市场繁荣发展,让投资大众和整体市场获益。
各营运分部的业绩分析及业务发展最新情况
为更确切反映业务及市场运作的战略和营运方式,集团的营运分部于 2023年进行了重组。
详情载于2023年香港交易所中期业绩报告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 3。本业绩公告内的比较数据均已据此重计以配合本期列报。
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所买卖产品
(ETP)市场继续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于 2023年首三季上升至 142亿元(2022年首三季:111亿元),创历年的九个月新高,部分源于期内 ETF 获纳入港股通。2023年第三季,南向 ETF 和北向 ETF 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为 36亿港元和人民币5.64亿元,并于 2023年 7月 20日和 2023年 8月 28日分别创下 146亿港元和人民币 12亿元的单日新高。此外,香港交易所于 2023年第三季共有三只新 ETP (包括两只货币市场 ETF和一只主题式 ETF)上市,进一步丰富香港交易所的 ETP产品。
2023年第三季,债券通北向通的交投继续呈整体上升趋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创人民币 436亿元的季度新高,按年上升 29%,亦较 2023年上半年升 12%。此外,2023年 8月的成交额创人民币 10,897亿元的单月新高。
香港交易所于9月举办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峰会2023,超过600名业界人士齐聚香港金融大会堂,另有 20,000名人士经线上参与,社交媒体平台浏览量超过 10万次。峰会广获好评,会上与会人士一同探讨生物科技生态圈的未来等一系列主题。
香港交易所继续在其各方面业务和市场中推动提升透明度以及建立健全的合规文化。2023年第三季,香港交易所按计划落实了2023年合规评核及现场视察之年度计划的主要里程碑,包括完成对所选的交易所参与者及结算参与者的所有现场视察,以及审阅超过90%的相关合规调查问卷。
于2023年7月21日,联交所刊发有关建议根据中国内地监管新规修订《上市规则》以及其他有关中国发行人的条文修订 的咨询总结。相关建议旨在透过修订《上市规则》,致力为所有发行人(不论其在何地注册成立)提供一致的投资者保障;简化现有的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以及因应中国内地新规而作出必要的改动。相关《上市规则》修订于2023年8月1日生效。联交所亦在修订《上市规则》后更新了相关的常问问题、指引信及上市决策。
于2023年9月26日,联交所刊发有关GEM上市改革的咨询文件,就有关建议徵询市场意见,包括(i)实施新的「简化转板机制」让合资格的 GEM发行人转往主板上市;(ii)为高增长的企业增设新的替代资格测试;及(iii)取消季度汇报规定。咨询期为期六周,将于2023年11月6日结束。
此外,于 2023年第三季,联交所就其网上培训有关股份计划的新单元发布指引材料,作为有关《上市规则》持续合规要求的网上培训课程的一部分。
为协助市场庄家和其他参与者更有效执行交易策略,提升市场活力,香港交易所于 8月宣布旗下证券市场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推出自行成交防范 (SMP)服务,并于2024年第二季优化衍生产品市场的SMP服务。若获监管机构批准及市场准备就绪,香港交易所将进一步为交易所参与者及/或其客户提供额外一款 SMP模式(按识别码操作的 SMP),以避免他们的自营交易盘(包括经不同交易所参与者的买卖)无意中自行对盘。
包括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和槓桿及反向产品
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分部
投资收益净额较2022年首三季增加17.31亿元,反映2023年首三季港元及美元存款息率调升,但基准利率调升令退回给结算参与者的利息增加,已抵销部分增幅。
营运开支略增 1百万元,因为薪酬调整令僱员费用上升,但上市费收入跌幅多于现货分部而令上市科分配至此分部的成本减少,已抵销部分升幅。
不包括列入商品分部的伦敦金属期货小型合约、黄金期货、白银期货及铁矿石期货合约
业绩分析
实物交收的期货期权合约自2021年8月推出以来一直保持升势,并于2023年首三季创下多项新高纪录。系列中三只产品(恒指期货期权、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期货期权及恒生科技指6)的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于 2023年首三季合计达 40,553张,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数期货期权144%。2023年9月30日未平仓合约张数合计达1,069,377张,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34%。
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及期权于 2023年首三季交投持续活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合计增加至110,270张,较 2022年首三季增加 67%。两只产品于 2023年 9月 30日的未平仓合约张数合计302,148张,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70%。
6恒生科技指数期货期权于2022年11月推出。
MSCI净总回报系列在2023年第三季大幅增长,于2023年9月30日的未平仓合约合计达58,877张,较2022年12月31日上升78%。其中,MSCI中国净总回报(美元)指数期货在2023年9月30日的未平仓合约达42,584张,几乎是2022年12月31日的数量四倍。
人民币货币衍生产品市场于2023年第三季有可观增长。于2023年第三季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达50,875张,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285%。该产品于2023年第三季更屡创单日新高,包括于2023年8月4日创下83,522张合约的最新纪录。2023年9月30日的未平仓合约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40%。
香港交易所于2023年8月28日优化了衍生产品市场大手交易机制。大手交易机制容许交易双方私下商议大额交易并直接输入交易系统而毋须经过公开竞价市场。有关优化措施旨在为交易所参与者清除一些操作上的局限性,从而优化工作流程。这有助进一步提升衍生产品市场的流动性,推动香港持续发展成为领先国际的风险管理中心。
场外结算公司在2023年第三季的结算总额创季度新高,名义金额达1,540亿美元,带动2023年首三季结算总额的名义金额达3,218亿美元,较2022年首三季上升82%;该增幅源于「互换通」推出后单一货币利率掉期结算量稳步增加,以及交叉货币掉期结算量有所增加。
业务发展最新情况
自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浙江华友
钴业的附属公司),于2023年7月获批。另外 LME亦收到来自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注册申请,预期未来数月将会收到更多申请。
LME的中央数码登记平台LMEpassport表现持续向好,用户数量、可持续性指标及所披露的标准均
88汇报框架、SASB
金属与矿业以及针对钴的碳计算指引。 有所增长。平台的若干最新功能包括GRI
在负责任采购要求方面,LME品牌在LME订下的合规期限(2023年6月30日)前呈交相关资料的比率达到100%。首个报告周期的最终期限为2023年12月,届时所有 LME的注册品牌均须呈交有关其符合 LME所有负责任采购规定的资料。
7大锭是锌锭的一种交割形态。由于镀锌厂商和其他锌使用者经常用到重量介乎900公斤至1,200公斤的大号锌锭,LME将之定为可交割品。
8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永续会计准则委员会(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ASB))数据及连接分部
业绩分析
收入及其他收益以及EBITDA较2022年首三季
2023年首三季与 2022年首三季对照 (百万元)公司项目
「公司项目」并非业务分部,而是包括中央收益(包括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及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向所有营运分部提供中央服务支援功能的成本、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慈善捐款及不直接关乎任何营运分部的其他成本。
业绩分析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亏损)净额分析如下:
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本权益
2023年首三季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 11.77亿元,相对于 2022年首三季录得投资亏损净额4.24亿元,主要源于 2023年首三季外部组合录得公平值收益净额2.10亿元(相对于2022年首三季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 6.59亿元)以及内部管理的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上升(反映 2023年首三季较高的存款息率)。2023年第三季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回报亦较 2022年第三季高,源于利率趋升以及外部组合公平值亏损净额减少(2023年第三季:亏损5百万元;2022年第三季:亏损1.48亿元)。
外部组合的公平值收益/(亏损)源自投资于以下策略的资金:
于2023年9月30日,外部组合的投资金额为6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4%,主要源于期内录得的公平值收益。有关外部组合投资金额的进一步详情如下:
若不计算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慈善捐款支出,营运支出较2022年首三季增加5%,原因是通胀调整令僱员费用及资讯科技维修保养费用增加。
业务发展最新情况
2023年第三季,集团继续积极促进全球金融市场及集团业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将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重点放在「市场发展」、「以人为本」和「业务营运」三方面。期内,香港交易所透过持续分享业界知识及市场教育,并以身作则在各方面采用最佳常规,推动市场履行良好企业管治和 ESG管理的责任。香港交易所于2023年7月举办ESG Academy网络研讨会,讨论最新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请来业界领袖一同探讨提高透明度如何有助上市公司以至一般企业达到减碳目标。
为实践集团以人为本的承诺,香港交易所持续致力推动人才培育、僱员健康及交流互动。期内,除持续专业发展及学习计划外,香港交易所亦举办一年一度的「Global Wellness Challenge」以及首届「Wellness Marketplace」,提升集团僱员身心和财务健康。香港交易所于 2023年 8月向集团僱员发出两年一度的问卷调查,邀请他们分享对于在香港交易所工作的看法,以协助建立健康、共融的工作环境,让所有僱员均可发挥潜能。
香港交易所专设的慈善渠道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继续透过一系列不同的计划为社区带来正面的改变。慈善基金亦推出了研究资助计划 2023,支持创新的大学研究项目;期内亦公布了社区项目资助计划下获拨款的项目,重点支援「理财教育」、「多元共融」、「扶贫纾困」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四大范畴。于2023年首三季,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向不同慈善活动捐款合共8,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