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石化行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一年。全球石油石化行业格局深度重塑,电动革命发展远超预期,市场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和行业形势,本集团全力推动安全环保、经营创效、转型发展、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并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全面打赢安全生产、扭亏为盈、高质量发展「三大战役」。全年累计加工原油1,334.58万吨(其中来料加工148.63万吨),同比(下同)下降5.48%,生产成品油864.98万吨,下降0.19%;主体商品总量1,174.19万吨,下降5.98%。本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870.60亿元,减少6.32%。产品产销率为99.89%,货款回笼率为100%,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优质稳定。
(1)石化产品价格震盪走跌
2024年,石油市场持续调整,供需两侧深度博弈。在利好利空因素交织作用下,国际油价呈现宽幅震盪趋势,整体重心略有下移。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的炼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96%和上升了6.67%。
(2)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
2024年,本集团累计加工原油1,334.58万吨,同比下降5.48%。2024全年原油加工成本为4,282.18元╱吨,比上年同期减少76.25元╱吨,下降1.75%。全年原油加工总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60.45亿元,下降10.64%,占总销售成本的68.52%。
(3)深化从严管理,打赢安全生产保卫战
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统筹推进危化品安全风险专项整治,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深化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严格承包商资质审查,严抓直接作业环节,全年生产运行保持总体平稳。高质量实施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强化污水、废气全流程管控和深度治理,边界VOCs浓度均值65.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0%,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4)深化挖潜增效,打赢扭亏为盈翻身战
本集团内抓管理,外争市场,扭转了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推进炼油产品结构调整,动态优化产业链运行,深入开展成本动因分析,进一步推进原油采购、运行优化、节能减排、资源优化、物资采购、物流储运和资金管理降本。
(5)深化转型升级,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本集团持续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项目完成纳规、稳步推进;热电机组清洁提效改造工程全面土建施工;弹性体及其配套项目机械完工;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上海基地项目完成基础设计;建成投用碳纤维复材实验基地,打通热固性预浸料试验线全流程。全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不断拓展碳纤维复合材料重点应用领域。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一阶段)性能标定全面达标;攻克高强中模碳纤维工业化生产技术,实现碳纤维产品谱系全覆盖;24K碳纤维达到T700级水平,填补国内碳纤维硫氰酸钠湿法纺丝路线在该领域的空白。坚持数智赋能提效,统筹推进安全环保数据治理、双重预防数智化管控等多个信息化项目。
(6)深化机制改革,推动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
本集团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扎实开展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股权管理,扎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依法合规完成美股退市,ESG评级位居行业前列。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中基层管理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树立绩效薪酬、工效联动鲜明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人才管理和培训机制,优化畅通成长路径,最大程度调动员工创新创效能动性。
1、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2025年宏观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多变,生产经营形势面临复杂挑战。从国际油气市场看,地缘政治波动、重要国家能源政策可能驱动新一轮供给侧结构调整,加大国际油价下行压力。从国内炼化市场看,伴随炼油加工量全面达峰、成品油消费进入下行通道,市场竞争渐入「白刃战」,预计全年汽柴油消费量下降;乙烯迎来新一轮投产高峰,化工市场预计保持供需双增局面。
2、公司发展战略
本集团的发展目标为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本集团将坚持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和精细化并重,以价值引领、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人才强企、绿色低碳、融合发展为导向,侧重上游低成本、规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在该发展战略指导下,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向发力、同步推进。按照上海市「南北转型」要求,有序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开展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进一步优化炼化产品结构;做强碳纤维等中高端新材料核心产业,及以聚烯烃、弹性体、碳五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为突破和延伸的中高端新材料产业链,助力上海市南北转型和金山区「碳谷绿湾」及地方产业园建设;发展风、光、火、生物一体化发电和制绿氢技术,实现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向「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变,实现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发展。
3、经营计划
2025年,本集团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2025年,公司计划原油加工总量1,310万吨,计划生产成品油总量839万吨、乙烯62.22万吨、对二甲苯68.8万吨。为实现2025年的经营目标,本集团将著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严抓严管,夯实安稳根基不动摇
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强化安全引领,提升HSE体系运行实效,系统防范安全风险隐患,管控风险源头,严控承包商和直接作业环节风险,大力推进标准化工地、智慧工地及智能运维建设,全面提升环保管理绩效,以优良HSE业绩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2)坚持统筹优化,助力生产经营创佳绩
聚焦发挥一体化优势,整体统筹生产经营优化,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一体化创效和新产品研发,充分释放创效潜能。开展科研攻关,以数智赋能缩短研发迭代週期,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优化炼油产品结构,统筹优化装置检修计划、物料平衡,保障生产运营整体效益最大化。加强全流程分析管控,强化关键指标管控约束边界,推动资源向价值创造倾斜,推动成本费用持续下降。
(3)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发展空间再拓展
坚持「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发展思路,积极寻找炼化转型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产业链,扎实推进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项目,稳步实施热电机组清洁提效和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上海基地项目,适时投产弹性体项目,抓住异地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推进小丝束产品降本增效,提升高性能碳纤维装置运行水平,高质量完成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项目。
(4)坚持深化改革,推进企业治理再优化
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合规意识,对标先进企业,突出价值创造深化改革,做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抓好市值管理和品牌管理,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形象。以数智化转型为牵引,深化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活力和效率,增强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实现管理创新、技术创先、产品创优。
(5)坚持务实创新,确保队伍能力再提升。
完善人才成长通道,系统构建纵向畅通、横向贯通的人才成长体系。优化培训和人才管理机制,完善公司培训课程和项目体系,细化各类人才成长培养指引。健全完善「人力资源池」,构建「能进能出」的市场化用工机制,盘活人力资源,办好业务竞赛,实现全员能力提升。
4、可能面临的风险
(1)石油和石化市场的週期性特徵、原油和石化产品价格的波动可能对本集团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本集团的营业收入大部分源于销售成品油和石化产品,历史上这些产品具有週期性波动,且对宏观经济、区域及全球经济条件变化,生产能力及产量变化,原料价格及供应情况变化、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替代产品价格和供应情况变化等反应比较敏感,这不时地对本集团在区域和全球市场上的产品价格造成重大影响。另外,原油和石化产品价格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将继续,原油价格的上涨和石化产品价格的下跌可能对本集团的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2)本集团可能面临进口原油采购的风险和不能转移所有因原油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成本
本集团目前消耗大量原油用来生产石化产品,而所需原油的95%以上需要进口。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波动较大,且不能排除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原油供应的中断。虽然本集团试图消化因原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但将成本增加转移给本集团客户的能力取决于市场条件和政府调控,因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段时差,导致本集团不能完全通过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弥补成本的上升。另外,国家对国内许多石油产品的经销也予以管制,比如本集团的部分炼油产品必须销售给指定的客户(比如中石化股份的子公司)。因此,在原油价格处在高位时,本集团可能不能通过提高炼油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完全弥补原油价格的上涨。
(3)本集团的发展计划有适度的资本支出和融资需求,这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石化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本集团维持和增加收入、净收入以及现金流量的能力与持续的资本支出密切相关。本集团2025年的资本支出预计为人民币28.5亿元左右,将通过融资活动和部分自有资金解决。本集团的实际资本支出可能因本集团通过经营、投资和其他非本集团可以控制的因素创造充足现金流量的能力而显著地变化。此外,对于本集团的资金项目将是否能够、或以什么成本完成,抑或因完成该等项目而获得的成果并无保证。
本集团将来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受多种不确定因素支配,包括:本集团将来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中国经济条件和本集团产品的市场条件;融资成本和金融市场条件;有关政府批文的签发和其它与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关的项目风险,等等。本集团若不能得到经营或发展计划所需的充足筹资,可能对本集团的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4)本集团的业务经营可能受到现在或将来的环境法规的影响
本集团受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管辖。本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废弃物(废水、废气和废渣)。目前,本集团的经营充分符合所有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是政府部门可能进一步采用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并且不能保证国家或地方政府将不会颁佈更多的法规或执行某些更严格的规定从而可能导致本集团在环境方面产生额外支出。
(5)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人民币币值的波动可能会对本集团的业务和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
人民币对美元和其它外币的汇率可能会波动并受到政治和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2005年7月,政府对限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允许人民币对某些外币的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自该项新政策实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均有波动。另外,政府不断受到要求进一步放开汇率政策的国际压力,因此有可能进一步调整其货币政策。本集团小部分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以外币(包括美元)计价。人民币对外币(包括美元)的任何升值可能造成本集团以外币计价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人民币价值的降低。本集团绝大部分收入是以人民币计价,但本集团大部分原油和部分设备的采购及某些偿债是以外币计价,将来任何人民币的贬值将会增加本集团的成本,并损害本集团的盈利能力。任何人民币的贬值还可能对本集团以外币支付的H股的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6)关联交易可能对本集团的业务和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本集团不时地并将继续与本集团控股股东中石化股份,以及中石化股份的控股股东中石化集团,及其关联方(子公司或关联机构)进行交易,这些关联交易包括:由该等关联方向本集团提供包括原材料采购、石化产品销售代理、建筑安装和工程设计服务、石化行业保险服务、财务服务等;由本集团向中石化股份及其关联方销售石油、石化产品等。本集团上述关联交易和服务均按照一般商业条款及有关协议条款进行。但是,如果中石化股份、中石化集团拒绝进行这些交易或以对本集团不利的方式来修改双方之间的协议,本集团的业务和经营效益会受到不利影响。另外,中石化股份在某些与本集团业务直接或是间接有竞争或可能有竞争的行业中具有利益。由于中石化股份是本集团的控股股东,并且其自身利益可能与本集团利益相衝突,中石化股份有可能不顾本集团利益而采取对其有利的行动。
(7)大股东控制的风险
中石化股份作为本公司的控股股东,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持有本公司约54.59亿股股份,占本公司股份总数的51.14%,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中石化股份有可能凭借其控股地位,对本集团的生产经营、财务分配、高管人员任免等施加影响,从而对本集团的生产经营和小股东权益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