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精及食品配料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本集团香精及食品配料业务销售收入约人民币18.77亿元(2021年:约人民币19.27亿元),同比减少2.6%,占本集团的总收入为49.0%(2021年:49.6%)。板块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下游客户需求减少和产品结构变化。板块营运盈利约人民币8.24亿元(2021年:约人民币11.04亿元),同比减少25.4%;营运盈利率为43.9%(2021年:57.3%),同比减少13.4个百分点。营运盈利率下滑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较低的产品销售占比上升。
1.食用香精
烟用香精方面,集团聚焦于新型烟草香精产品的研发上。集团已经开发出多种加热不燃烧烟用香精品种。经过测试,这些香精产品能够稳定的在加热不燃烧捲烟中释放香气,提升用户体验。食品用香精方面,下游客户的产品开发速度快、生产週期短,集团的研发和市场团队紧密跟踪市场变化,更加快速的调整配方,推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集团还与客户合作开发产品,利用我们的行业专长以提升客户产品的风味。
为了更好的开发国际业务,集团在新加坡设立了「亚太华宝」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聘请了行业优秀的研发、技术和市场分析人才,对东南亚市场的的饮料、烘焙、咸味类产品进行研究和分析。集团相信亚洲会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以东南亚市场为起点,集团会逐步拓展更多的海外业务,提升业务国际化水平,使收入来源多元化。
2.日化香精
集团的日化香精主要为熏香消杀、洗涤、个人护理类产品。疫情常态化使消费者非常注重个人卫生及居住空间的清洁和舒适感。集团提升在个人护理和空间香氛产品的研发水平,开发更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并将产品推介给更多的客户,让客户的产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愉悦的体验。报告期内,个人护理和空间香氛产品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3.食品配料
2022年3月8日,集团进一步收购上海奕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奕方」)27%的股权,并合计持有上海奕方67%的股权。上海奕方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咨询服务,种植包括柠檬、蓝莓、西柚等水果,并将这些收成的水果加工成果粒、果酱,销售给不同类型的食品饮料制造商以及餐厅、茶饮店。这些果粒、果酱产品能够很好的为客户的产品增添风味、提升口感,受到客户及消费者的欢迎。
集团利用自身在香精香料领域的专长和积累,为上海奕方提供产品口味的研发建议,提升其产品竞争力。集团还积极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介绍更多的客户给上海奕方,协助其提升销售收入。
上海奕方是集团食品配料板块主要的生产单位。通过对上海奕方的收购,集团进将业务向下游拓展,强化了集团在整个食品产业链的佈局和竞争力,多元化了集团的收入来源。
4.华宝股份募集资金投资进度
为了更好地应对行业变革和公司发展的需要,2021年4月本集团对2018年华宝香精股份有限公司(「华宝股份」)首次公开募股资金用途和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本集团将继续建设「华宝鹰潭食品用香精及食品配料生产基地项目」(「华宝鹰潭项目」),终止「华宝拉萨净土健康食品项目」,将「华宝孔雀食品用香精及食品技术研发项目」调整为「华宝股份科技创新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华宝科创项目」),并新建「华宝股份数字化转型项目」(「华宝数字项目」)。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宝鹰潭项目累计投入约人民币2.10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1.58亿元),投资进度为20.3%(2021年12月31日:15.3%)。华宝科创项目累计投入约人民币503.23万元(2021年12月31日:约168万元),投资进度为1.1%(2021年12月31日:0.4%)。华宝数字项目累计投入约人民币1,758.98万元(2021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353万元),投资进度为29.3%(2021年12月31日:5.9%)。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包括累计收到的利息收入)约人民币16.68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16.85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使用的募集资金金额约人民币9.01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8.32亿元),占2018年首次公开募股资金约人民币23.1亿元的39.0%。
华宝数字项目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于2024年12月31日完成。华宝股份拟终止华宝鹰潭项目,同时拟将华宝科创项目的预定可使用时间由原计划的2025年12月31日调整至2026年12月31日。
烟用原料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本集团烟用原料业务销售收入约人民币4.54亿元(2021年:约人民币5.65亿元),同比下降19.7%,占整个集团的收入为11.9%(2021年:14.6%)。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市场对传统再造烟叶需求下滑以及烟用胶囊价格下降。板块营运亏损约人民币2.38亿元(2021年:营运亏损约人民币8,009万元),营运亏损主要是由于再造烟叶CGU商誉减值。撇除再造烟叶CGU商誉减值的影响,经调整的板块营运盈利约人民币5,568万元(2021年:经调整营运盈利约人民币2.13亿元),同比下降73.9%;经调整的营运盈利率12.3%(2021年:经调整营运盈利率37.7%),同比下降25.4个百分点。经调整的营运盈利和营运盈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烟用胶囊价格下降以及传统再造烟叶产量不足导致固定成本没有得到足够摊薄使利润率下降。
1.再造烟叶
报告期内,烟草行业继续推进烟叶去库存工作。一方面,客户增加烟叶使用量,减少传统再造烟叶使用量,导致对传统再造烟叶需求减少。另外一方面,传统再造烟叶行业供应商多,产能总量供过于求,导致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传统再造烟叶量价下滑导致收入下降。除此之外,传统再造烟叶固定成本高,产量不足让固定成本不能够得到有效摊薄,使该业务的毛利率下滑。
为了扭转再造烟叶业务的表现,集团将发展重点转向生产加热不燃烧再造烟叶及开拓海外市场。集团于2022年完成了在印度尼西亚工厂的建设,该工厂主要生产加热不燃烧再造烟叶,并向国际烟草公司供货。工厂组织架构完整,获得了质量体系和ESG标准认证,能够为国际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随着国际烟草公司将加热不燃烧捲烟作为发展重点,对加热不燃烧再造烟叶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凭借在再造烟叶领域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力,集团会努力保持在行业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客户。同时,集团密切监测海外客户需求情况、客户开发进度、工厂生产效能,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在海外增建产能。
2.捲烟新材料
捲烟新材料主要包括烟用胶囊和滤棒。烟用胶囊方面,市场竞争对手多,价格竞争激烈。受到通胀影响,胶囊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价格下滑以及成本上升,使胶囊的利润率下滑。为了促进业务增长,集团研发和制造不同类型的食品用胶囊,并成功向客户推广和销售。凭借在胶囊生产方面的技术和经验,集团成功为益生菌客户生产了晶球和胶囊产品,将成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增长点之一。
滤棒方面,集团强化了在特种滤棒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了生产效能。集团继续提升在加热不燃烧烟滤棒方面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并少量销售给客户进行测试,根据客户的反馈,改进加热不燃烧烟滤棒的性能和质量。滤棒是捲烟中重要的导热和气体传送材料,在滤棒方面的投入将强化集团在捲烟方面的整体服务能力。
由于市场需求及行业竞争的原因,过去三年,烟用原料板块的表现连续下滑。为扭转板块表现,集团已经采取措施,成功为板块寻找到新的增长点。集团积极推进新项目和新产品的建设,推动业务的发展。
香原料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本集团香原料业务销售收入约人民币9.24亿元(2021年:约人民币7.14亿元),同比上升29.5%,占本集团的收入为24.1%(2021年:18.4%)。板块收入提升主要是由于江西香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香海」)实现规模化生产所致。板块营运盈利约人民币7,953万元(2021年:约人民币5,910万元),同比增加34.6%;营运盈利率8.6%(2021年:8.3%),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营运盈利率增加是由于江西香海实现规模化生产导致规模经济所致。
报告期内,由于战争和疫情防控,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都不景气,消费需求减少导致下游客户采购需求减少。通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香原料的生产成本增加。面对这些不利的外部因素,香原料板块管理层优化生产和管理,努力降本增效,使板块的利润同比实现增长。江西香海是香原料的主要生产基地,具有先进的生产和环保设施、完善的管理流程,能够做到规范、快速、规模化的生产。江西香海重视生产安全,进行多次安全演练和教育,确保生产和运营能够满足监管部门的安全要求,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调味品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本集团调味品业务销售收入约人民币5.73亿元(2021年:约人民币6.76亿元),同比下降15.3%,占本集团收入15.0%(2021年:17.4%)。板块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疫情导致下游餐饮客户需求减少。板块营运亏损约人民币11.17亿元(2021年:营运盈利约人民币1.37亿元)。营运亏损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确认嘉豪CGU商誉减值人民币11.71亿元。撇除嘉豪CGU商誉减值影响,调味品业务经调整营运盈利约人民币5,373万元(2021年:营运盈利约人民币1.37亿元),同比下滑60.7%;经调整营运盈利率9.4%(2021年:营运盈利率20.2%),同比下滑10.8个百分点。经调整营运盈利及营运盈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以及渠道推广费用增加。
2022年,疫情在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传播。为防控疫情,很多餐饮企业暂停营业、禁止堂食,对调味品的需求相应下滑。疫情扰乱了客户的正常需求和经营,嘉豪管理层对疫情进行分析,调整业务发展策略,努力使疫情对业务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产品结构方面,市场需求不足使集团采取保守的产品策略。集团认为,在不景气的经营环境下,客户的首要需求是降本增效。因此,集团推出了一些高性价比的产品例如「上汤鸡汁」、「劲霸金标三番芥辣」,这些产品质量高、价格合理,能够有效帮助客户降低成本。
销售渠道方面,下游市场需求不足使经销商的库存处于较高的水平,经销商进货的意愿疲弱。集团积极维持与经销商的合作和沟通,协助他们进行市场分析及客户管理。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的一级经销商数量约400家。为了进一步完善分销体系,扩大客户覆盖面,集团也投入资源用于渠道下沉,尝试开发更多县、乡级别的销售点。
营销策略方面,为应对市场需求疲弱,集团减少了在品牌推广及营销活动方面的投入。虽然如此,集团还是根据实际需求,投入资金在特定的营销活动上,以保持品牌在用户中的知名度。集团与行业知名厨师合作,推出了具有影响力的「小炒中国」主题营销活动。「小炒中国」向厨师介绍中国各个省市的经典菜餚,并向厨师们传授如何使用嘉豪的产品为这些菜餚增添风味,使厨师们学习到更多使用嘉豪产品的方法和应用场景,增强了厨师对嘉豪产品的了解。
研发回顾
报告期内,本集团投入研发费用约人民币2.66亿元(2021年:约人民币2.51亿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7.0%(2021年:6.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当中全数(2021年:100%)作为费用支出,并无任何研发成本已资本化(2021年:无)。
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建设
于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在中国内地、香港、德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共聘用员工约3,875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3,583人)。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集团提升管理和营运效率、推进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集团于2021年筹划数字化转型工作,内容包括企业资源管理SAPERP平台建设、决策管理平台建设、资金管理平台建设、产品生命週期管理(PLM)系统建设。该项工作实施週期5年,分步在集团和各个业务板块执行,2022年是我们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第一年。
报告期内,集团在总部和各业务板块启用了SAPERP系统,将总部和各业务部的运营和财务信息连接起来,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个板块的运营情况和成果。集团更加系统化地收集销售数据、结算和管理资金、编制财务报表,提升做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集团各个业务板块采用统一的业务流程,对采购、生产、存货、仓储、运输进行管理和追踪,让每个环节能够更加高效地配合,最大化的利用物料和资源。通过运营数字化系统,集团大大提高了业务和财务一体化程度,使财务能够更好的支持业务发展。
通过运用产品生命週期管理系统,集团能够系统性地追踪单个产品「概念-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产品退役」的生产週期。通过记录和分享每个产品的生命週期,集团不同部门的员工能够更好的了解每个产品在不同环节的情况,从而提升产品开发的质量和速度。集团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单个产品的优势和不足,设计出更好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的产品。
最后,为了更好的实施数字化转型工作,数字化转型团队已经在集团各个业务板块培训了100多位关键用户。这些关键用户将会不断将数字化转型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数字化转型团队,让数字化转型团队不断改进系统,提升使用体验。
2023年,集团将从业务、市场、数字化三方面去推进集团的发展。业务方面,集团将继续建设新型烟草相关的项目以及食品、饮料、日化和食品配料类产品;市场方面,集团将稳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拓展以东南亚为主的海外市场;数字化方面,集团将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集团内部和外部沟通及合作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提升营运效率。
香精及食品配料方面,集团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加热不燃烧烟用香精的研发和产品储备,将投入资源开发食品用和日化用香精客户,提升食品用和日化用香精收入占比。集团将利用在食品用香精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协助食品配料板块提升风味研发和调配的能力,开发更多的客户,促进食品配料业务销售的增长。
烟用原料业务方面,集团将提升在新型烟草产品方面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提升产品的性能、质量和竞争力。集团将认真评估海外市场的需求和业务发展机会,适时扩充产能,强化集团在海外市场的服务能力,为海外市场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增加板块收入。集团还会进一步优化食品用胶囊的口味调配技术和产品质量,开发更多食品用胶囊客户,提升食品用胶囊收入占比。
香原料方面,集团会密切监测原材料价格,做好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尽力降低原材料成本。鉴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较多,市场需求可能比较波动,集团会不断检视产品组合和定价,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价格竞争力,促进板块销售收入和盈利的增长。
调味品方面,集团将抓住餐饮行业复甦的机会,提升核心产品的推广和销售;集团将优化经销商佈局、挖掘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提升终端客户的数量和质量;集团还将开展更多主题营销活动,向客户提供全面的美食解决方案,输出嘉豪的品牌和产品影响力。集团认为2023年餐饮市场的需求会反弹,为调味品业务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集团会努力把握好机遇,提升调味品业务的表现。
进入2023年,中国疫情基本结束,经济活动开始逐渐正常化。中央及各地政府出台了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集团相信国内的消费市场和需求将会逐步反弹。集团会实施好各个板块的发展策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提升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