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本集团为全球领先的猪肉企业,在多个地域经营业务。于回顾期间,我们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业务占本集团收入及经营利润的34.2%及81.4%(截至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比较期间」):分别占32.6%及44.3%)。与此同时,我们于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及墨西哥共和国(「墨西哥」)的业务占本集团收入及经营利润的53.4%及5.6%(比较期间:分别占57.2%及51.1%)。本集团其余的收入及经营利润则主要来自我们于欧洲的业务。由于上述地区的猪肉行业各有鲜明的特点,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故中国、美国及欧洲的市场行情对本集团的业绩相当重要。
中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及消费市场。中国的猪肉供应主要取决于可使用的农业资源、政府政策、监管环境、动物疫情及生产技术。由于猪肉在中式饮食中不可或缺,需求一直稳定及旺盛。而中国持续经历经济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优质猪肉产品的需求预期还会进一步增长。至于短期趋势,则主要受行业週期及近期事件所驱动。
于回顾期间,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信息,生猪总出栏量为3.75亿头,较比较期间增加2.6%。猪肉总产量为3,032万公吨,较比较期间增加3.2%。参考中国农业农村部发佈的数据,平均生猪价格于回顾期间为每公斤(「公斤」)人民币(「人民币」)15.12元(约2.18美元(「美元」)),较比较期间上升4.0%。儘管有所上升,由于市场供应充足,而经济增长放缓抑制需求,价格水平仍相对疲弱。
鉴于二零二二年进口大幅减少,回顾期间的猪肉进口总量有所反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国于回顾期间进口猪肉总量为94万公吨,较比较期间增加16.5%。主要进口地区按进口量计算依次为欧洲联盟(「欧盟」)、巴西及加拿大。
美国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猪肉生产国。整个行业相对成熟及集中。由于美国亦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国,美国的生猪价格及猪肉价值受其本地及出口市场的供需所带动。
参考美国农业部(「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的整体动物蛋白产量同比大致持平,此乃由于猪肉上升0.9%、鸡肉上升2.8%,而牛肉则下跌3.9%。需求方面,通胀压力带动零售价格高企,加上部分政府刺激计划中止,导致国内消费受抑制。
在供应充裕及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美国农业部公佈的平均猪肉价值于回顾期间为每公斤1.83美元,较比较期间下跌19.7%。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芝商所」)发佈的平均生猪价格于回顾期间也下跌20.4%至每公斤1.29美元。由于生猪价格有所下跌,但饲养成本维持在历史高位,生猪养殖户严重亏损。
正面来看,美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随着生猪及猪肉价格下跌而改善,出口需求有所反弹。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猪肉及内脏出口量于回顾期间上升17.9%。录得出口量上升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中国、南韩及墨西哥。受惠于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扩大及其消费者喜好可以互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于回顾期间上升26.7%。
欧洲
集体考虑其所有成员国,欧盟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猪肉生产地,其中主要的生产国包括德国、西班牙、波兰、法国、丹麦及荷兰。整体而言,欧盟亦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及猪肉产品出口地,故其猪肉价格对出口形势高度敏感。
根据欧洲联盟委员会刊发的最新数据,欧盟成员国于二零二三年首五个月的猪肉总产量较去年同期下跌15.3%。该下跌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发生非洲猪瘟(「非洲猪瘟」)导致猪群缩减所致。供应减少加上通货膨胀,欧盟的平均白条价格于回顾期间上涨34.3%至每公斤2.31欧元(约2.50美元)。由于平均价格较高,以及非洲猪瘟所带来的相关限制,欧盟于二零二三年首四个月的总出口量较去年同期下跌15.0%。其中付运至中国的数量减少3.9%,原因是价格差异不利。
经营业绩
附注:
(1)收入指外部销售净额。
(2)肉制品指生产、批发及零售包装肉制产品。
(3)猪肉指生猪养殖、生猪屠宰,以至批发及零售生鲜和冷冻猪肉。
(4)其他经营利润(亏损)包括本部开支。
于回顾期间,本集团的收入下跌2.1%至131.16亿美元,主要是由于中国及美国的肉制品收入减少。经营利润减少47.2%至6.39亿美元,此乃由于猪肉分部录得亏损所致。
在所有经营分部中,肉制品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于回顾期间,肉制品占本集团167.1%之经营利润以及本集团50.7%之收入(比较期间:分别占89.3%及52.8%)。
肉制品
于回顾期间,我们的肉制品销量下跌0.9%至159.7万公吨。在中国,销量于回顾期间上升2.8%,主要是因为若干渠道自疫情管控中恢复,以及我们扩大销售网络所致。我们的一贯策略是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及发展新渠道来促进产品结构转型。于回顾期间,美国的销量下跌6.3%,此乃主要由于消费者需求疲软所致。在欧洲,受收购Goodies(定义见下文)的带动,我们的销量上升3.7%。
于回顾期间,收入下跌5.9%至66.53亿美元。中国的收入下跌3.4%,是因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换算结果不利。按固定汇率基准计算,我们在中国的收入因销量增长及价格调整而有所增加。在美国,由于销量下跌以及我们采取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致使收入下跌10.9%。在欧洲,收入于回顾期间增加21.1%,此乃由于销量增加,以及为应对成本上涨压力而带来的售价提升。
于回顾期间,经营利润为10.68亿美元,较比较期间下跌1.2%。在中国,经营利润于回顾期间下跌8.7%,主要是由于本地货币兑美元贬值及原材料成本增加所致。在美国,儘管收入减少,由于原材料成本下跌,加上我们调整产品组合,并提升运营效率以改善客户服务,我们的经营利润于回顾期间增加7.2%。在欧洲,我们的经营利润下跌19.6%,此乃由于我们持续录得较高的原材料及其他生产成本。
猪肉
于回顾期间,总生猪屠宰量维持在2,543.0万头。在中国,随着我们扩大生产,生猪屠宰量增加8.4%。相反,我们在美国及墨西哥的屠宰量下降2.6%,下降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工设施的关闭(讨论见下文)。我们在欧洲的生猪屠宰量于回顾期间亦下降6.7%,此乃由于商品猪的供应受非洲猪瘟影响。
猪肉的外部销量于回顾期间为202.6万公吨,与比较期间相若。因美国及欧洲屠宰量下降导致的跌幅被中国及墨西哥的升幅所抵销。于回顾期间,猪肉收入增加0.5%至55.80亿美元。在中国,收入增加4.5%,主要是由于销量增长所致。在美国及墨西哥,收入下降5.0%,主要是由于销量减少及猪肉价值下跌所致。在欧洲,由于售价增幅超过销量跌幅,收入增加22.4%。
于回顾期间,猪肉业务的经营亏损为4.09亿美元(比较期间:经营利润1.24亿美元)。在中国,由于我们调整产品结构及扩大销售网络,经营利润增加16.7%。进口产品的利润贡献亦有所改善。在美国及墨西哥,经营亏损于回顾期间为4.95亿美元(比较期间:经营利润1.02亿美元)。有关亏损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美国的猪肉业务遭受不利行情的挑战。虽然生猪养殖成本因高昂的饲料价格而居高不下,但猪肉价值却因消费需求疲软而承受压力。与此同时,生猪与猪肉之间的市场价差也在缩窄。在欧洲,经营利润为4,400万美元(比较期间:经营亏损1,400万美元)。于回顾期间,由于生猪价格显着上涨,弥补了高昂的原材料及生产成本,业务转亏为盈。
其他
除肉制品及猪肉外,本集团亦从事若干其他业务,主要包括生产及销售家禽产品、生物医药材料、包装材料及调味品;提供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以及经营一家财务公司及食品零售连锁店。
具体而言,我们的家禽业务于回顾期间在欧洲及中国合共屠宰了大约1.46亿羽肉鸡、鹅与火鸡,较比较期间增加40.1%。我们家禽业务的增长在我们蛋白多样化战略中不可或缺。至于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业务,我们目前于中国14个省份拥有19个物流园,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且于中国郑州拥有一个区域配送中心。除了将我们的肉制品及猪肉及时安全地付运予客户外,该等设施亦向第三方客户提供服务。
于回顾期间,我们其他业务产生的收入为8.83亿美元,较比较期间增加13.9%,此乃由于我们的家禽业务扩张。然而,其他业务的经营利润自比较期间减少2,600万美元,此乃由于美国生物医药产品的销量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