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回顾
2024年,中国医疗行业在多重挑战中呈现结构性调整态势。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环境仍旧复杂多变,同时叠加国家医保局继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从中短期看,在同业竞争加剧、公立医院规模扩张及医保支付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民营医院的行业生态正经历系统性重构。报告期内,本集团以「提质增效、稳中求进」为战略目标,聚焦集团化资源整合、深度发掘优势学科潜力,通过运营效率的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赋能,强化精神医疗领域的市场地位,加速佈局老年医疗服务业务版图,构建多元业务增长曲线,从而在经济週期波动中保持稳健的发展。
报告期内,本集团整体呈现「收入稳中有忧、利润略有承压」。报告期内,本集团录得总收入为人民币1,654.3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3.6%,其中,自有医院运营收入达到人民币1,517.8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2.2%。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5.6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23.7%。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自有医院为32家(2023年12月31日:32家),其中包括一家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怡宁心理互联网医院),运营床位数增加至11,508张(2023年12月31日:11,268张)。
精神医疗业务
专科优势的巩固与深耕
2024年,本集团精神医疗业务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与需求刚性驱动下虽有分化但总体上保持稳健。面对国家医保基金常态化监管,本集团积极采取一系列精细化管理举措,持续强化运营效能,但部分自有医院主要因医保结算差额与经营情况未达预期导致盈利承压明显。
报告期内,温州康宁医院、青田康宁医院和永嘉康宁医院等成熟自有医院发展稳定。长春康林心理医院和淮南康宁医院两家医院业绩发展同比增长迅速,成为本集团浙江省外自有医院增长极。另一方面,主要受到医保结算差额、服务模式结构性调整以及市场竞争的影响,台州地区和海西地区部分自有医院业绩表现同比有所下滑。此外,此前一直亏损的深圳怡宁医院和成都怡宁医院通过积极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了亏损收窄,经营状况得到逐步改善。唯有北京怡宁医院、缙云舒宁医院主要由于管理团队不稳定、运营成本偏高等原因导致业绩远未达预期,本集团已重新制定两家医院运营方案以期扭转局面。
老年医疗业务
老年医疗板块的拓展与协同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国家「老龄健康」政策持续深化及智慧医疗技术快速普及的宏观环境下,中国的「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健康需求日益增长。本集团以医养融合模式为核心,通过构建覆盖预防、治疗、康复、长期照护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高龄、失能失智、慢性病等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服务。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已开设老年医院六家,在建康养项目一个,开放床位约2,580张,2024年度实现医疗业务收入约人民币461.9百万元,占本集团自有医院运营收入的30.4%,整体上呈现需求扩容且盈利提升的态势。
报告期内,老年医院、温州慈宁医院的业务保持稳定增长;乐清怡宁医院和苍南怡宁医院逐渐凸显竞争力,业绩表现良好,而平阳长庚怡宁医院和温州瓯海怡宁老年医院仍处于上升期,盈利空间有待释放。
业务亮点
2024年,本集团锚定内涵式发展核心目标,在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在科研方面,本集团全年申报各级科研项目25项,发表学术论文164篇(含85篇SCI论文),获专利授权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展现出强劲的科研创新实力。在学科建设方面,本集团成功获批浙江省「小而强」临床培育创新团队项目(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方向),同时,加速推进浙江省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年内圆满完成浙江省数字精神病学与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博士创新站及院士工作站的验收工作。此外,本集团通过深化与温州医科大学及协作医院的战略合作,着力构建「高端学术平台+国际论坛」发展路径,努力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生态圈,为集团的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本集团全力推进「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及「自我认知系统应用」等创新项目,通过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显著提升医疗科研创新能力与行业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集团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i)公共医疗保险支付金额较高的风险。2022年至2024年,公共医疗保险的结算金额占本集团当年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比重分别为69.3%、68.7%和71.7%。如果未来本集团医疗机构无法保持医保定点资格,或者未来国家对精神疾病治疗和老年疾病的公共医疗保险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将对本集团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ii)专业医务人才短缺的风险。中国法律法规要求医疗机构需维持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随著本集团医疗机构数量增加,如果我们无法招募或保持充足的医务人员,则我们将难以为患者提供理想的医疗服务,从而对我们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及
(iii)业务经营所需资质、许可无法续期的风险。医疗机构开展业务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许可证通常存在有效期并需定期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如果未来本集团的医疗机构由于管理不善或未守法经营等原因导致许可无法续期,会对我们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025年,国家在医疗体系多元化改革进程中持续发力,深入贯彻落实医疗卫生领域的全方位变革。在供给侧,国家持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办医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以及「一老一小」等民生关切领域;在监管侧,政府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行为与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管力度。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对本集团的运营成本结构与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面对外部政策环境与市场竞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集团将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核心目标,在精神医疗和老年医疗专科领域深化佈局,著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与业务板块佈局韧性,通过强化专科壁垒,构建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同时聚焦三大方向:其一,深化业财融合,构建医保结算差额管理体系,搭建动态监测分析机制,实现医保资金使用效益与收费结构合理性的双重优化;其二,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加大对高潜力分支机构的资源投入以推动产能释放,优化低效资产以进行结构性调整;其三,推进数字化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赋能医院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本集团会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提质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效率为核心、以差异化为抓手,积极应对医保控费常态化与市场竞争升级的双重挑战,逐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驱动」转型,始终秉承「敬佑生命·谦卑服务」的价值观,致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可及的专业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