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市场分析
1.宏观经济
二零二四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增长态势但增速较疫情前放缓,不同经济体表现分化,通胀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有所恢复。
世界银行预计二零二四年全球经济增速稳定在2.6%,在二零二五至二零二六年小幅上升至平均2.7%,低于疫情爆发前十年3.1%的平均水平。发展中经济体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略低于二零二三年;发达经济体二零二四年的经济增速将稳定在1.5%,二零二五年升至1.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世界经济在二零二四年和二零二五年将继续以3.2%的速度增长,与二零二三年持平。发达经济体将轻微加速,预计其增长率将从二零二三年的1.6%上升至二零二四年的1.7%和二零二五年的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从二零二三年的4.3%降至二零二四年和二零二五年的4.2%。
2.石油市场
二零二四年全球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但乏善可陈,疲软的石油消费需求叠加不断增长的石油供应,使国际石油市场日益失衡,多重因素下石油价格难有上涨动力。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平均价格为79.77美元╱桶,比二零二三年的82.16美元╱桶下跌了2.39美元,跌幅为2.9%;WTI期货全年均价为75.72美元╱桶,比二零二三年均价下跌了1.85美元,跌幅为2.38%。
展望二零二五年,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将更加失衡,国际石油价格仍将延续上年走势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需求方面,综合三大能源研究机构的最新预测,预计二零二五年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长为100万桶╱天左右,与二零二四年基本持平。EIA最新发佈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WTI原油二零二五年均价为69.1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3.58美元。高盛等投资机构预测相对乐观,预计二零二五年油价将保持在76美元╱桶左右。
3.海工市场
由于国际油价相对稳定,油气开采活动持续活跃,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钻井平台利用率持续稳定在90%左右。但受突发原因影响,二零二四年末租金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从供应上来看,目前全球钻井平台船队825艘,较高峰时期减少24.7%,主要原因是库存的钻井平台订单已陆续交付殆尽。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全球船厂手持钻井平台订单仅剩34艘,市场面临供应不足的局面,使得现有平台得到了充分利用。不过,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二零二四年分三批暂停了包括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ADESHoldingCompany(ADES)、ShelfDrillingLtd.等钻井公司旗下约32座钻井平台的钻井服务,给钻井平台运营市场带来小幅下行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底,全球自升式平台利用率为91%,同比上涨2%。全年整体利用率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反映出市场对该类型平台的需求较为强劲。浮式平台利用率为89%,同比持平,全年也稳定在较高区间。
租金方面,自升式平台全年平均日租金为12.3万美元╱天,较近十年均值上涨26.7%,但较二零二四年高点小幅下降10%。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租金指数同比增长16%,全年租金在前期呈现增长趋势,不过受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暂停租约等突发原因影响,年末租金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浮式平台去年平均日租金为32.3万美元╱天,较近十年均值上涨61.1%,较二零二四年高点小幅下降2%。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租金指数同比增长14%,租金变化趋势与自升式钻井平台类似,前期增长,后期受市场供应突然增加的影响,增长动力不足。
平台资产价格方面,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底,船龄5-10年的305英尺自升式平台和第六代浮式钻井平台二手交易价格分别为0.95亿美元和1.6亿美元,较二零二二年初分别上涨110%和63%,反映出市场对海工钻井平台资产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较高。
总体而言,二零二四年海工钻井市场在经历多年调整后,供需关係得到明显改善,平台利用率和租金都处于较高水平,但也受到了诸如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战略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如果海上油气开发项目投资持续增加,对海工钻井平台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4.氢能市场
二零二四年全球和中国氢能市场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等因素推动下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零二四年初全国两会上,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中央在全国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方面首次指出要加快氢能产业的发展,表明国家对氢能这一前沿新兴产业的重视,将其作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发展产业,旨在推动氢能产业加快发展,助力其在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去年共有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从不同侧重点积极发展氢能。
二零二四年,氢能项目迎来爆发。据统计,二零二四年以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木明拓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远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均在推进绿氢项目,项目总投资超人民币2,000亿元。氢能电解槽价格回落明显,由于技术进步和企业产能的扩展,目前国内市场在售的碱性电解槽1,000Nm3/h售价降到人民币500万元左右,竞争加剧,内卷严重。因此,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比如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当地能源企业LINE Hydrogen(Australia)Pty Ltd签约合作;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入股挪威HydrogenPro ASA绿氢公司;及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莱茵TUV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儘管政策支持,但对于加氢站这样投资巨大却收益不高的氢能配套设施建设,未能出现建设高潮,一些地区的加氢站反而出现关停潮。北京规划加氢站三十余座,实际运营的只有七八座。国外加氢站同样面临关停考验,二零二四年二月,壳牌宣佈永久关停其在美国加州的7座轻型汽车加氢站,仅保留3座为重型氢能车服务的加氢站。
二零二五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施行的首部《能源法》,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正式确立了氢能在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去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为氢能的工业应用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明确到二零二七年,清洁低碳氢将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关键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无疑将极大地拓宽氢能的市场空间。
公司发展策略
二零二五年,本公司将根据五年战略规划部署,围绕「氢、机、电、服」产业佈局,以绿色能源终端产品为核心,在氢基能源、高端装备、智能电控等方面,突出科技属性,锻造核心技术,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降低碳排放为宗旨,在全球范围内专注于卓越运营与精益制造。传统业务方面,在船舶建造上行週期中,加强与股东企业协同度以及船海配套产品渗透率,继续服务绿色智能制造;同时,聚焦存量业务的转型升级、新产品开发、核心产品「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提高自主设计能力,探索弱週期低风险的产品,稳定供应链及降低配套成本。新兴业务方面,加快佈局价值创造的新领域新赛道,尽快实现制氢装备、加氢装备和绿色能源的订单落地,抢占市场资源和发展制高点,以期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氢基能源产业佈局方面,做实新能源企业属性。华商绿能主抓项目投运,聚焦绿色能源项目投资、绿色能源生产运营以及绿色能源贸易等业务。华厦氢能主抓装备研造,聚焦制氢装备、核心部件研发及制氢系统测试服务等业务。本公司将围绕「制氢」及「氢基燃料」两个抓手,在装备端和产业端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发力氢醇氨及中小型制氢工厂项目,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坚定出海策略,利用现有成熟的海外网络跟踪当地制氢项目机会,必要时考虑「国内生产+海外组装」或直接在海外生产等模式。做好潜在未来技术的储备与积累,研究并储备海上制氢储氢、醇╱氨制备等相关技术。
高端装备方面,将不断扩展产品线,继续以海工和船海配套产品为根基,抓住船舶制造上行週期,拓展船海配套产品谱系,为船东、船厂提供船舶全週期低碳╱零碳综合解决方案;推进装备制造规模化发展,继续拓宽船海装备领域,在liftboat、海上风电安装船及运维母船,以及其他船型的关键装备等方面持续发力;瞄准传统油气能源市场的复甦机会,逐步恢复原有团队在海上钻井平台的设计、制造和服务能力,为潜在订单做好准备;开拓新能源及低碳产品生产线,瞄准船舶风帆、二氧化碳捕集、电解槽批量化生产、氢基燃料供给系统等产品,逐步开拓系列化、规模化、长期化产品,做实做「厚」华商能源的产品清单。同时,在原有电控领域基础上,抢抓市场热点赛道,在AI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低空、生物制造、绿色科技等领域找到与电力电控结合的突破口,快速完成转型升级。
全球化服务方面,以「服务全球市场、服务能源转型、服务价值创造」为宗旨,围绕海事服务、维保服务、资管服务为抓手做实全球服务中心;以海外新能源项目为切入点,带动国内新能源装备订单,并积极构建海外绿色燃料贸易体系;以油气工程与服务等传统业务为根基,收益可观、风险可控为原则,深耕本地化油气工程业务,确保海外收入基本盘,同时带动华商天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海尔海斯(西安)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传统油气产品订单;在油气工程传统业务中,挖掘并开发降碳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华商能源优势资源
华商能源在油气、海工及船舶配套行业深耕多年,解决了行业内多个「卡脖子」技术及装备瓶颈问题,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设计、制造、工程管理和技术支持经验,在甲板吊机、升降装置、钻井装备、电控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行业领先的地位,并且以可靠、高效的质量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华商能源拥有完善的生产基地、生产组织、质量管控体系,可迅速进行新型高端装备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在运维服务上,华商能源拥有国内外海陆多场景下的产品运维能力和经验,有利于新品运维服务体系的搭建与完善以及提供产品运维服务支持。在市场推广方面,华商能源在欧洲、北美、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能源热点区域经营多年,具有广泛的市场资源和客户管道,可迅速展开产品国际化销售。
招商局集团业务主要涉及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地产园区和科创产业四大板块。当前,招商局集团正在锚定成为创新驱动的国际化综合型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全面加速推进「第三次创业」,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迈进,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马利克曲线」。未来,华商能源将积极协同招商局集团内部资源,加大在港口、交通、物流、航运等应用场景开发。装备制造方面,华商能源将借助招商工业在造船市场的资源,大力发展船海配套、氢基能源、智能电控等业务,形成持续性订单收入。金融方面,华商能源将继续加深与招商局集团内部金融板块的合作,通过以融助产的模式推广至更多项目。二零二四年,根据招商局集团的战略部署,华商能源的控股股东招商工业纳入本集团科创产业板块,未来华商能源将协助招商工业积极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推进氢基绿能投资佈局,以及聚焦海洋装备核心配套,打造具有招商工业特色、具有行业引领能力的配套产品体系。
未来重大投资,资产及资本整合计划
本公司在未来投资方向上,主要围绕绿色能源终端产品为发展重心,以「小投入、控风险」的原则重点关注氢基燃料制备环节以及氢基燃料上游投资机会,并结合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相关资源。从项目投资上,二零二五年将聚焦绿醇╱绿氢的项目开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项目的技术导入、后期运营以及绿色燃料贸易等,拉动制氢装备市场订单,逐步扩大绿色能源业务规模占比;在资本导入方面,继续佈局制氢装备产业公司,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继续孵化制氢装备与技术在市场中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力争形成批量化的市场订单,在资本市场逐步提升商业价值和产品价值;在传统业务转型方面,本公司将抓住船舶产业上行週期窗口,以现有「机」和「电」业务为基础,寻求潜在的扩大业务规模和产品种类的机会,加大科创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助推船舶市场节能减碳;在巩固全球化服务方面,继续关停并转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低效产能和业务,重点拓展海事服务,逐步拓展海外服务网点,打造覆盖绿色能源、海事产业、油气领域等新生态客户圈,以适应华商能源新产品出海的服务保障需求,并继续拓展海外市场产品销售渠道。
在评估潜在投资或收购目标时,本公司会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包括是否符合本公司之战略规划、协同效应、市场定位与优势、管理团队之能力、估值、过往业绩记录、财务表现及增长潜力等。通过拓展本公司的业务方向和开创新的盈利模式,逐步改善本公司之财务表现,从而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