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以交通产业为基石,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低碳转型为抓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汇聚合力、实干笃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向深向实,经济效益再攀新高。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人民币898.86亿元(2023年:人民币786.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人民币385.97亿元(2023年:人民币339.8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31.98亿元(2023年:人民币151.92亿元),同比增长52.70%,剔除建造收入影响后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3.32亿元,同比下降2.86%,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63.17亿元(2023年:人民币56.72亿元),同比增长11.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49.47亿元(2023年:人民币44.13亿元),同比增长12.09%,每股收益人民币0.9819元(2023年:人民币0.8760元);经营性净现金流人民币63.16亿元(2023年:人民币73.92亿),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63%(2023年:13.39%)。
1.路桥主业
主业投资稳步佈局。一是宁扬长江大桥顺利通车。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人民币62.54亿元,公司投资人民币13.41亿元资本金,股比为53.60%。报告期内投入建设资金约人民币5.35亿元,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人民币44.1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63%。2025年1月1日,宁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密切联繫扬州仪征与南京龙潭港,实现「一跨过江」,对进一步促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二是宁扬长江大桥北接线项目建设有序。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人民币69.85亿元,公司投资人民币20.95亿元资本金,股比为60.00%。报告期内投入建设资金约人民币14.83亿元,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人民币41.0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74%。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实现全线开通。三是稳步实施锡宜高速公路南段扩建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人民币77.5491亿元,公司投资人民币31.0196亿元资本金,股比为40%。报告期内投入建设资金约人民币7.55亿元,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人民币21.4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69%。项目于2023年1月开工,预计将于2026年6月底建成通车。四是开展锡太项目建设筹备工作。锡太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人民币241.98亿元,公司投资人民币32.5亿元资本金,股比为50%。报告期内投入建设资金约人民币60.6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07%。锡太项目已于2024年11月开工,预计将于2028年建成通车;五是推进丹金项目开工建设前期工作。丹金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人民币145.63亿元,公司投资人民币12.71亿元资本金,股比为74.6%。报告期内投入建设资金约人民币17.0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70%。丹金项目于2024年11月开工,预计将于2028年底建成通车。丹金项目串联起沪宁高速、宁常高速两条主要横向通道,将提升整个区域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六是投资建设广靖北段扩建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人民币29.05亿元,公司控股子公司广靖锡澄公司承担人民币14.52亿元资本金,股比为50%。报告期内投入建设资金约人民币3.2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12%。项目于2024年9月先导段开工,预计将于2028年建成通车。广靖北段改扩建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提升路网运行能力,消除路网瓶颈路段,改善沿线交通出行条件,缓解过江通道日益拥堵有重要意义。七是前瞻研究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改扩建规划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沪宁高速公路扩容规划方案的优化研究,启动扩容限制性因素的调查和深入研究工作。
通行效率持续提升。一是站点智慧畅行,智能化收费再进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配备收费机器人车道达187条,压减现场收费岗位人员超300名。为保障自由流云收费效能最大化,公司进一步开展智慧站点通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报告期内完成7处智慧站点改造,通过入口预验证和出口预交易、潮汐车道建设、接入云边协同系统、「FFT」特情处置平台1等软硬件升级,实现每小时过车峰值和特情响应速度「双升」、拥堵总时间和特情发生率「双降」,安全和畅行双线融合。二是保畅扩段成网,深化智慧扩容应用。公司持续推动智慧扩容的延伸应用,通过优化路段内上下道口的标誌标线、将应急车道的开放方式由分段式向整段式改变,开展区域路网协同管控算法研究,实现保畅联盟由路段级向路网级推进。公司「饱和流量高速公路智慧扩容关键技术与示范」在2024国际道路大会上获得IRF国际奖(IRFAwards2024),成为国内首个获此奖项的上市路桥公司,并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上入选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十大典型案例。公司「高速公路大流量路段主动管控关键技术与应用」和「基于数字孪生的公路交通智慧感知管控系统」荣获第五届全国智慧交通创新大赛一等奖。三是锻造先发优势,打造低空新质生产力。率先合作建成20座无人机机场,推进无人机道路保畅综合应用,规划多条自动巡航线路,实现「地、空、云、端」四位一体的无人机自动化、智能化作业体系,实现高效智能的航线自动巡检。报告期内开展全天候路况巡查近3,000架次,发现异常事件逾千起,引导事故车辆快速靠边百余起,疏堵保畅成效显著,安全风险同步下降。
养护品质持续优化。一是践行集约养护理念,高效应对大流量养护难题。借鉴集约养护、夜间施工、非占道施工和高地联动、路水联动等成功经验,紧随智慧养护、绿色养护和近零感养护理念,持续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最大限度释放大流量路段道路通行潜能。报告期内,公司开展23.3km集中养护工程,仅用14个有效工作日完成全部5大类、16项养护施工,较传统养护模式节省工期百余天,减少碳排放超过5,500吨,节约养护成本约人民币1,060万元。通过采用多项目集中养护作业模式和交通组织精准管控模式,进一步破解大流量高速养护作业难题。二是勇担交通强国使命,打造智慧管养新范式。在2024年10月交通运输部于江苏省组织召开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上,共设置了三条调研参观线路,宁沪公司作为唯一在三条线路都有参观点位的公司,围绕「交通强国」主题,系统展示了公司在路桥养护管理、智慧扩容技术、服务区建设等领域的积极尝试和创新实践,为全国高速公路行业提供了「建管养」一体化发展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江苏方案,受到交通运输部肯定。三是提升绿色养护水平,开展主业低碳转型行动。积极推动绿色化、智慧化运维模式,应用材料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养护设备及工艺,实现100%路面材料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同时建设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对高速公路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耗碳效。此外,公司著力打造扬溧零碳高速标桿项目,编制运营期高速公路全方位多维度的减碳行动方案,探索绿色、节能、降碳技术路径,目前改造方案已通过专家审查。
2.配套业务
以「精」筑优,引领服务区运营范式。报告期内完成黄栗墅服务区主题改造,提升外在形象的同时,引进创新业态和知名品牌增强顾客粘附力,改造完成后日均入区车次和营收均有显著增长;创新性应用「潮汐车流」管理理念,试点「大流量路段服务区双向交通流转换疏导方案」,根据车流量的实时变化灵活调配资源,实现了服务区停车、加油、充电等资源的双向均衡,优化服务体验。
以「新」致远,构建数智赋能场景。在确保油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价格策略并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动态库存管理实现进销最优平衡,拓宽增收渠道,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完成服务区ETC无感支付、零管系统及智慧加油机升级,全面提升服务体验;以出行服务、行业管理及生产经营需求为导向,聚焦服务区运行监测、视频监控、信息服务、能源补给及公众评价等功能,打造智慧服务区标桿,《扬州广陵服务区-全国首个「双首层」1智慧服务区建设实践》荣获「第二届交通企业智慧建设创新实践标桿案例」,彰显数智赋能的创新成果。
向「绿」而行,探寻低碳发展路径。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零碳建设的号召,打造零碳服务区示范工程,结合服务区运营经验,打造「源网荷储」2一体化零碳服务区。截至本报告期末,仙人山服务区已建成2.8兆瓦的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超300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2,000吨,每年节约用电费用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该项目作为集「风光储充换」3为一体的全国首创交通能源融合项目,受到《新华日报》《新华社》专题报道,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3.新能源业务
集团新能源业务由子公司云杉清能公司经营。云杉清能公司积极推进由单一产业向战新深化融合的转变,一是加速推进交能融合开发。截至报告期末,云杉清能公司权益装机容量达598.08兆瓦,报告期内共生产清洁能源电力10.47亿千瓦时。云杉清能公司结合江苏省光伏项目资源禀赋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多个光伏项目的投资建设,在建工程约40兆瓦。二是探索打造战新产业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实践交能融合路径和场景,稳步推进含仙人山服务区「风光储充换」一体化示范项目、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在内的45个交通能源融合项目。三是加快推进全路域产业佈局。积极靠前参与高速公路等新改扩建项目规划设计,研究编制《高速公路光伏发电工程设计规范》《高速公路光伏发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地方标准,其中设计规范获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已完成徵求意见稿的编制。
1.行业格局和趋势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一通百通。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其中公路作为最基础、最广泛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衔接其他各种运输方式和发挥综合交通网络整体效率的主要支撑,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速公路改扩建步入高峰期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2000年至2010年前后迎来高峰期,构建起了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基本骨架。目前很多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逐渐接近收费年限到期,考虑到高速公路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建设养护成本的增加,通过改扩建来延长收费年限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繁忙通道扩容改造。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交通量剧增,原有高速通行能力不足。在此形势下,高速公路改扩建意义重大,既能缓解拥堵、提升通行效率、保障安全,又能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带动产业发展,提升物流效率,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筑牢根基。
(2)创新驱动领航发展方向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联合组织编制的《江苏省「一轴一网两融合」大流量示范通道及网络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围绕「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机制创新」四个方面合力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内外市场主体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协同合作,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公司近期发展的新课题。构建智慧交通体系、佈局数字经济、推广新材料应用、实现交能融合、推进重大科研项目,是公司抢抓创新驱动战略机遇、建设「未来高速」的重要抓手。
(3)绿色转型护航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绿色转型已成为高速公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司2022年收购的全资子公司云杉清能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具备扎实基础,依托交通资源禀赋,正积极争当行业内绿色低碳转型的「领跑者」。公司将在全面构建交能融合体系、探索零碳产业模式、创新省级智慧能源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桿。
2.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作为贯穿「十四五」中后阶段的重点。进一步打造苏南高速公路路网的主要投融资主体、所辖苏南区域路桥的运营管理和安全保畅专业化主体及高速公路领域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服务提供主体,树立具有示范性的大流量高速公路运营标桿。
3.经营计划
(1)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谋划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公司将积极破题苏南路网主运营商新实践、新作为,带动探索通道经济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模式,为聚焦主责主业协同运营、高质服务筑牢底座。
稳字当头,迈出「进」的步伐。持续提升在苏南路网的里程比例,做好锡太项目、丹金项目等投资建设工作,做大资产规模,提高效益,依托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产生的资源场景优势,优化产业佈局,主动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实践,把握交通生态圈价值链发展机遇。
干字为要,把握「抓」的关键。巩固智慧扩容行业领先地位,探索智慧高速分级建设标准,参与制订智慧扩容或智慧高速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积极探索自由流收费模式,在国内率先探索收费站无站化的自由流模式改造;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积极采用绿色技术、方法和材料,降低能耗、减少排放。
实字托底,形成「强」的合力。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新基建「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要求,构建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公司智慧交通场景需求,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撑公司发展的效能;深耕交能融合发展,推动交通能源多场景、多形式应用,加快建成零碳服务区和近零碳高速,树立综合交通清洁能源应用标桿。
(2)因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集团所需的资金需求
本集团预计2025年投资计划总计约9,373,452千元,较2024年实际支出11,162,319千元减少1,788,867千元。
本集团将在充分利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资本市场情况,适时调整融资策略,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以满足集团经营、发展需要。同时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为集团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撑,也为集团未来佈局提前谋划。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已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但尚未发行的有效期限为一年以上的超短融额度约人民币40亿元;已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但尚未发行的有效期限为一年以上的中期票据额度为人民币40亿元;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但尚未发行的有效期限为一年以上的公司债额度为人民币80亿元;已与银行签署授信合同但尚未使用,授信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额度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并计划在2025年注册一批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以及规模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的中期票据。融资额度将足够支撑集团资本开支、债务滚动和业务发展。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其他资金支出的,本集团将根据支出规模和实际现金流情况调整融资计划。